在橋珠巷裡有一家不大不小的理髮店,大概有四五個座位吧?都是可以調節高矮和仰俯角度的古典西式理髮椅。你總能看到理髮師傅在忙碌著,門外靠牆邊永遠都放著二三個約四五呎高的長頸火爐,下面燒著炭火,是準備為客人燙頭髮用的。用的時候在下面用葵扇把爐火搧旺,所以那裡在夏天就特別熱,人們經過那裡時都是急急而過,以避開那炎人熱浪。
長途車站的後面是占地很大的同珍醬油廠,它數十畝面積的大曬場上埋放著很多戴著大竹帽的巨型大瓦缸,那大缸約有一半被埋在土裡,可是只突出地面的部分就有差不多到達成人的胸部那麼高了,可見那瓦缸得有多巨大,那是曬製醬油不可或缺的工具。
大曬場旁邊的府又河對面是華豐糖廠。很多附近四鄉種植的甘蔗,都由平底大木船運到這裡,停在糖廠馬路對面的河上等待卸載。高架在馬路上空的鋼輸送帶日以繼夜地轉動,把甘蔗送到巨大的旋轉鋼刀處斬碎,然後送去壓榨……
糖廠旁邊是「米機」,碾米廠。苦力們把河裡船上的稻穀一袋一袋扛過馬路進穀倉,然後等待碾成大米。
說起沙頭,還得說一下南邊,途經被稱為「十二畝」的地方,公路就築在河邊上。連綿差不多二公里的路邊,全是住著用稻草糊泥的土房的農民。那裡差不多隔三五年總會發生特大火災,沿路都是被燒毀的稻草屋,和坐在路邊呼天搶地嚎哭、無家可歸的農婦和小孩,情景的確是很慘烈的。
距縣城約三公里左右的路程是一個叫金桔咀的地方,公路上有一條混凝土築就的大橋,公交車的一個中途站就在這裡。沿著橋邊的小路可以走到叫舊寨澗的山澗去,山澗小土路慢慢地向上延伸到二嶺半山腰隘口處,一邊是高縱的大嶺和二嶺山峰,另一邊是孤零零轟立在小山頂的九層高古色古香的舊寨塔。清涼的山風徐徐吹來,飄來山上野雞和雀鳥的鳴叫聲。
翻過山隘接著就是下坡路,那是一條通往被稱為舊寨、蘇崗農村的必經之路。和它遙相呼應的是山下歷久常新的青雲塔,它座落在通往番禺大崗、潭洲必經之路的路邊。
往沙頭的公路在此開始上斜坡,途經兩個鈄坡便通過了順峰山。到達沙頭,渡江後便是容奇鎮,順德最大的內河港口便在此,往西江、江門、廣西梧洲,或北往廣洲、南下香港、澳門的班輪都在此停靠,每天都有好幾班定期班輪在此經過停靠上落客。大部分都是由一艘蒸氣拖輪拖著一艘巨型的客輪,人們稱呼其為「花尾渡」。那是燒煤的蒸氣拖輪,船中央豎著一支黑色巨大的煙筒。不時噴出濃濃的黑煙,蒸氣機發出「洩失洩失」的響聲,蒸氣笛發出「嗚嗚」的鳴聲。
拖著四五層高的「花尾渡」緩緩上行或下行,船上沒有大的動力,不能自主航行,所以需依靠蒸汽拖輪牽引,但卻為船上製造了一個寧靜的環境。
那時還沒有廣播這東西,每將到下一站時便會有船員水手提示下一站地名,他們稱之為「埋街」。你得提早收拾行李準備離船,駁艇靠過來時,你得在水手幫助下過船「埋街」上岸。因為花尾渡經過站頭停留的時間很短,所以駁艇必須在最短時間內接載上船和「埋街」的旅客,錯過站頭可是一件相當麻煩的事情。
整個港口是非常繁忙和熱鬧的。占地廣闊的沙頭糖廠就在靠沙頭的江邊,甘蔗收獲季節時,密密麻麻一大片運甘蔗的木船便會停靠在糖廠旁邊等待卸貨,真的是既混亂又繁忙,而甘蔗渣是夏季糖廠造紙的好材料!
據說稍微有錢的人家都聚居在一個叫「八閘」的小區裡,它就座落在縣城的中心地帶。最重要是它只有八個出入口,並由八個大閘來控制人們的出入和防盜,這就是所謂的富人區,它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我的一個姓羅的小學同窗也住在那裡。初看起來,他家的大門沒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可是進門後沒轉過三二個彎,那些亭園、樓閣和小路絕對會令你迷路的!房屋的面積還是很大的,外表上卻一點也看不出來,可能是因為房屋都彼此緊靠著很難分辨吧?
竹園里與阜南路交界處有一個殘破的公園,門囗兩旁還有二隻石獅子。拾級而上,到了那個暗紅色白石米意大利式批盪的牌坊,上面刻著「天下為公」四個大字。(很久以後我才明白那是中華民國孫中山先生的題字。天下為公,意思大概就是天下百姓不論階級種族、信仰、貧富,其地位都是平等的。他還主張政府給予民眾民主、民權及搞好民生,這就是三民主義了。)可惜它在大躍進年代就被拆毀了,共產黨並不容許三民主義的主張。
幾棵高大的馬尾松樹生長在牌坊的後面,然後沿著彎曲的小路上山,那是西山崗。山頂有一個半月形的涼亭,柱子上還能看到一些子彈孔, 聽說是二戰時留下來的。在它不遠處還可以看到一段殘破的古城牆。
對面小山下不遠處就是一個名叫金榜的小村,養著很多水牛,著名的大良金磅牛乳就是那裡出產的。更高的一個山頂上則有一座六角涼亭,在涼亭裡可以眺望南面的沙頭,東面的紫泥糖廠和東南面隱隱約約的珠江支流。而北面就是桂畔海和很長的公路長木橋了,西邊是豬仔山,極目遠眺是座落在南海地界著名的西樵山。而山的另一邊是座落在西山崗的西山廟。兩三座位於市鎮中心地區的小山上住著很多野山雞和其他的鳥類,牠們一天到晚地叫個不停。
城東還保留著一個暗紅色磚砌的古城樓,下面東西走向是一個拱頂的城門洞,不過沒有城門。上面有一口青銅鑄就的巨大銅鐘,從上面的刻字可以看出是清朝道光年間的東西。差不多從這裡開始直到西山關帝廟就是所謂的大環城路,兩旁都是很高大的石粟樹,把整條路都遮蓋得很陰涼。它旁邊的小山叫鐘樓崗。在那縣前路的盡頭是縣政府大院,順德第一中學在它的右面的小環城路上。
不論是東、南或北門,那些人煙繁密的小巷或大街上,每天都有流動小販在沿街叫賣。有賣牛奶的、收購破爛的、修補水桶木盆鐵鑊的、修復磁器的、修理清潔水井的、代人磨刀的,甚至有叫賣曬衣裳竹桿的。
總而言之,這個面積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小縣城,處處透著既繁華喧鬧又寧靜祥和的氣息。
待續@*
責任編輯:謝秀捷
點閱【憶】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