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武當壯士太極扇 蘊含哪些典故奧妙?

文:高天韻
鑼聲輕響,悠遠而神祕;接下來,圓號深沉溫暖,長笛悠揚輕靈……神韻音樂把人們帶到了雄奇秀麗的武當山。(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269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鑼聲輕響,悠遠而神祕;接下來,圓號深沉溫暖,長笛悠揚輕靈……神韻音樂把人們帶到了雄奇秀麗的武當山。一隊青年壯士手持太極扇,閃轉跳躍,扇子開合自如、上下翻飛。他們身姿矯健,瀟灑飄逸。正是:天下太極出武當。

神韻藝術團2014年作品《武當壯士》(Taichi Flow)展示了太極的奧妙和武當功法的高超,氣韻流動,舞樂交融。

《武當壯士》由神韻藝術團藝術總監D.F.先生作曲,旋律優美,樂句多變。此曲開篇沉穩、莊重,營造出空靈的深山古韻。長笛、巴松等木管穿插,帶來宛如鳥鳴的自然之聲,表現了天人合一之境,也對應著壯士的寬廣胸懷。隨後,節奏逐漸加快,短促的弦樂與嘹亮的銅管渲染練武場上的緊張氣氛,並且比擬習武修行的艱辛不易。樂段如溪水般流暢,波瀾迭起,層層遞進,扣人心弦。

演員的服飾使用了藍、橙、白三色,太極扇亦為橙、藍相間,且與天幕投映的孔雀藍大殿屋頂相配,顯得古樸典雅,不失道家的清幽。細心的觀眾可能會注意到,隊形的變換中還藏著太極圖的旋轉,真是妙不可言。

太極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重要概念。陰陽相合,孕育萬物。武當山與太極有什麼關聯呢?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是中國道教名山及武當武術的發源地,山勢奇特,風景優美,常年紫雲繚繞,被稱為「天下第一仙山」。武當武術由張三丰開創,結合太極、八卦、五行之理,成為中華武術的重要宗派。張三丰之神奇經歷與蓋世武功令武當山聲名遠揚。

張三丰生於南宋末年(公元1247年),是元、明兩朝集道學、武學於一身的傳奇人物。據說他二十多歲時開始遠遊,遍訪名山古剎,研習拳法。他曾在武當山結廬而居,後來在寶雞的金觀台死而復活,還和明朝蜀獻王見過面。

據《明史》等書記載,張三丰身材高大,氣宇不凡,顯現過穿山走石、日行千里、數月不食等特異功能。明太祖、明成祖非常渴望結識這位高人,曾派人到處尋找但不見其蹤。明英宗等幾位皇帝贈其「通微顯化真人」等封號。

明代文學家黃宗羲在《王征南墓誌銘》一文中提及,張三丰在夢中得到玄天上帝的指點,創立了以靜制動的太極拳。(「夜夢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單丁殺賊百餘」)

張三丰在《學太極拳須斂神聚氣論》中闡述了對太極的透徹體悟:「故萬物莫不有無極,亦莫不有太極也。人之作用,動極必靜,靜極必動,動靜相因,而陰陽分,渾然一太極也。」他還特別開示了修習太極拳法的前提條件:「欲求安心定性,斂神聚氣,則打坐之舉不可缺,行功之法不可廢也。學者須於動靜之中尋太極之益,於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克之理……」

張三丰通曉儒釋道法理,最重視分辨正邪,他曾說:「人能修正身心,則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事實上,張三丰開創的太極拳不僅包括以靜制動的拳法,還有必不可少的心法為指導。可惜後世只求外在的攻防套路,忽視了內心的修為,使得太極拳的寶貴內涵失而不得。

物慾紅塵,世事動盪。在紛繁嘈雜中,觀賞神韻舞台上的陰陽靜動,可以讓人心靈沉靜,回歸傳統,找回真我。

觀賞《》完整影片。

歡迎欣賞更多神韻作品:

乾淨世界:

IG:

臉書:

推特:

責任編輯:高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神韻作品網站發布的小歌劇。(神韻作品提供)
    享譽全球的美國神韻藝術團日前推出「神韻作品」網站,為觀眾提供一個流媒體平台,讓你可以隨時隨地欣賞神韻藝術家們的頂級作品以及其它豐富而獨特的節目內容。
  • 《神韻作品》網站截屏(大紀元)
    《神韻作品》是一方淨土,送來陣陣清風。這裡,綻放著傳統藝術之美——中國古典舞的優雅翩躚、中西合璧之原創音樂的悠揚靈動,還有「身帶手、胯帶腿」的舞蹈絕技以及失傳已久的美聲唱法。多少琦麗與奧祕薈萃,引人讚歎。這裡,洋溢著復興傳統的熱忱與堅毅,揭示了重大的歷史與現實真相,給你希望和光明。
  • 您想在網上觀看神韻歷年的舞蹈嗎?您想隨時隨地聆聽神韻的美妙音樂嗎?特別對於那些沒有機會到現場看演出的全球觀眾來說,現在有一個特大好消息——神韻推出線上影音平台啦!
  • Kite說,「真是太奇特了!這就是我從未見過的演出,富有如此大的創造力、能量以及美。」5月24日晚,他觀看了神韻環球藝術團在美國千橡文娛藝術廣場弗雷德Kavli劇院(The Fred Kavli Theatre)的演出後,激動地說。
  • 1966年,一群「破四舊」的紅衛兵來到法門寺,先是搗毀了佛殿內的銅像,又試圖挖開真身寶塔。住持良卿法師上前喝阻,被打得頭破血流。法師隨後披全身澆滿煤油,在寶塔前自焚。
  • 《可愛的牧羊女》展現了莫扎特在音樂創作各方面嶄露頭角的才華。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歌劇樣式,加入通俗的曲調,同時表現出對音樂風格及其語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風格和古典風格的交匯點上譜寫了一部作品,開創了一種新類型歌劇──後來成為18世紀古典主義風格,為他後來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基礎。
  • 就像學習西方經典一樣,東方的傳統戲曲也值得我們認識。「你會唱一段崑曲,你就懂得欣賞《游園驚夢》,你會唱一段《蘇三起解》你就會愛上《四郎探母》。」陳金次說:「我們從小不讓小朋友喝茶,他長大後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傳統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學法國的簡秀珍體悟到,法國的藝術當然很棒,大家隨口就可以說出莫內、梵谷……這些藝術大師,然而,這些所謂的「大師」能夠廣為人知,是因為有非常多人在幫他們寫詮釋、寫介紹,人們才知道怎麼去欣賞,知道他們好在哪裡。
  • 陳冠霖給自己的「終極目標」是「把李天祿演過的戲演過一遍」。這個目標並不意味著把前輩演師留下的劇本原封不動的重現。「基本上要抓住觀眾,劇情、音樂、口白都非常重要,要注意的應該就是要讓觀眾看得懂,覺得音樂好聽,劇情合理精彩。」陳冠霖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