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10月15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楚寒石採訪報導)中共二十大即將召開,習近平連任似乎已無懸念。面對日益下行的中國經濟,中共會朝哪個方向走?多位學者認為,中共會全力轉向「企業國有」、「統一市場」的計劃經濟模式。
人大教授拋出「人民經濟」論 釋放信號
9月下旬,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鐵軍拋出了「人民經濟」論。他聲稱,只有做大做強國有企業才能落實全民所有制,「人民經濟取代市場經濟是世界大勢所趨」。
溫鐵軍對「人民經濟」的定義是:自主性,即經濟與國家主權相關,不能讓外國資本壟斷;在地性,讓資源開發的收益成為本地的可持續性發展;綜合性,企業的目的不是盈利,而是實現自主性和在地性;人民性,即全民所有制,消滅私有化。
「人民經濟」論一出,立即引發財經界和輿論的質疑和批評。
著名經濟學家向松祚斥責道:「所謂的自主性不就是閉關鎖國嗎?把外資企業和合資企業都否定嗎?所謂的在地性不就是畫地為牢嗎?他所謂的綜合性不就是把企業搞成大社會嗎?所謂的人民性不就是重新回到全民所有制的一大二公嗎?」
旅美學者、作家吳祚來對美國之音表示,「溫鐵軍現在是希望國家能更多控制私營經濟,由國家來實現配給制。」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市場學教授謝田評論說:「這就是中國計劃經濟的2.0版,增強版、升級版的計劃經濟。」
目前,所有反對「人民經濟」的聲音都已被中共當局屏蔽。
分析:中共提出統一大市場 實施國家壟斷
閉關鎖國、自給自足、企業大社會、一大二公等,都曾是中共「計劃經濟」時代的重要特徵。早在今年4月10日中共發布《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簡稱《意見》)時,外界就擔憂中共可能要重回計劃經濟老路。
上述《意見》將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提升到戰略高度。中共發改委負責人聲稱,建設統一大市場,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是關鍵所在,還要給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定規矩。
該意見發布後,資本市場做出反應。4月11日滬指下跌2.61%,深證成指下跌3.67%,創業板指下跌4.2%、盤中更跌至2020年7月以來新低。
對此,中國獨立學者榮劍在推特上評論,市場主體對未來的預期更壞,對經濟更沒信心。股市大跌表明「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腳投票」。
當局的做法甚至引發體制內人質疑,認為所謂「統一大市場」不過是計劃經濟的代名詞。
這些質疑聲音包括: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重提計劃經濟」;把大數據等技術手段當成計劃經濟「萬能的手」;統一大市場就是「一切由中央說了算」;市場價格、商品供給、配給渠道等都要「統一」,這是搞「全國供銷社」,「統購統銷」。
旅美中國問題專家季達對大紀元表示,中共搞「統一市場」的目的就是控制資源、操縱定價,通過各行業設立的超大型央企控制整個國家。中共還企圖利用這些企業的超級實力,在國際上爭奪議價權,影響並要脅國際社會。
分析:國企三年行動計劃 為收權做鋪墊
中共上世紀80年代之前一直是計劃經濟,國企掌握著國民經濟命脈。而在此次中共提出「全國統一大市場」之前,似乎已開始為中央收權做準備了。
2020年6月,中共當局發布《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方案聲稱,要推進「國有經濟」的布局和結構調整,增強其控制力、影響力。方案要求,各行業央企在二十大之前完成主體任務。
中共央企是由中共國務院或國資委出資、國有資本獨資或控股,並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或委託中央部委管理的中共國有國企。
在房地產方面,同年8月20日,中共住建部、央行召開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確定收緊地產開發商融資的「三道紅線」。12家重點房企被納入試點,2021年1月1日推向全行業。之後,房地產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恆大、融創、河南建業等大型民營房企陷入掙扎求生的局面。
在鋼鐵行業,中國寶武先後併購重組了武鋼、馬鋼、八鋼、韶鋼、重鋼、鄂鋼、太鋼等七、八家企業,整合後稅收直接歸到中央,而在合並重組中的大量裁員則丟給當地政府去安置。武鋼董事長、黨委書記馬國強曾對媒體公開表示,武鋼將裁撤5萬名員工。
在電力行業,中共要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力系統。據中證網報導,推進央企上市成為持續推進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重點工作之一,電力行業潛力大。目前,由大型央企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集團兩家央企負責全國電力輸送;大型央企國家能源集團、華能集團、大唐集團、華電集團、電力投資集團為五大發電集團。
中國問題專家、資深媒體人石山對大紀元表示,無論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還是「去槓桿、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房地產調控,中共當局的意圖都是要打破地方保護、對地方政府削權,將經濟管理權和稅收直接上收到中央,實現其所謂的「集中力量辦大事」。
石山認為,這與鄧小平在經濟體制改革中放權給地方政府、讓利給民間、開放搞活市場經濟的做法截然相反,習近平希望通過中央集權和「削藩」的運動把權力收回來。
他表示,這意味著中國經濟政策將完全轉向,中共「計劃經濟2.0」已呼之欲出。
專家:大數據不能彌補計劃經濟根本缺陷
中共欲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計劃經濟2.0」。去年12月,中共國務院發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通知,要求加快數字技術向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各領域深入滲透。
此前2017至2020年,中共當局已陸續推出所謂「國家大數據戰略」、「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被指企圖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強化政府管理,開發用於政府決策的人工智能系統。
對此,中共體制內的學者、中央黨校原馬克思主義理論部主任周為民在第二屆中國經濟論壇會議上否定了當局的做法。他認為,大數據不管「大」到什麼程度,也不能彌補計劃經濟的根本缺陷,因此它不可能成為計劃經濟的有效工具。
他的觀點是,計劃經濟是一種管制經濟,是對個人和企業獨立性、自主性的否定。而大數據技術不能改變計劃經濟否定自主性和自主活動的性質,所以它不可能幫助計劃經濟克服固有的弊端。
計劃經濟將激化各方矛盾
官媒「人民網」報導稱,在9月1日召開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專題會上,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聲稱,要大力推動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要更多企業和地區形成「一業一企、一企一業」的格局。央企之間、央企和地方國企之間要做到跨企業、跨層級和跨地區整合。
對此,季達指出,中共試圖藉「一企一業」壟斷中國市場,進而影響世界,這將是二十大後中共政經策略的主調。
「習近平想這樣做,多少人也都想這麼做。但這樣做的結果,只會加劇各方面矛盾,讓中國社會陷入混亂。這也是中共自亡的必然。」季達說。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