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敏:李克強「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之說的背後

人氣 655

【大紀元2021年07月22日訊】李克強7月19日考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並主持召開座談會。據會後新聞通稿,李克強表示:「許多『卡脖子』的問題,最終都『卡』在基礎研究上,我們到了要大聲疾呼加強基礎研究的關鍵時刻,而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

在眾多學科中,李克強此番特別強調中國的數學科發展,而這同他先前「中國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的說法一樣,可能會出乎許多人的意料。

從國內一般輿論可知,在談到中國的數學時普遍認為是自然科學中與發達國家差距最小的,甚至有認為,中國的數學基礎教育是領先全球的,以及國內媒體報導也經常提到,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中國隊的奧數金牌拿到手軟。

事實上,數學解題大國不等於數學研究強國,這點,官方不能明說但有相關動作,如2019年7月,中共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等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數學科學研究工作方案》,要求加強基礎數學科學研究。數學的重要性需要多部委專門發文強調,可見不只是半導體芯片,國內在很多領域研究遭遇卡脖子的困境,也和數學研究滯後有關。

至於一個國家的數學水平如何衡量?一般公認爾茲獎(Fields Medal)應該是衡量一國數學研究水準的重要獎項。公開信息顯示,截止2018年,世界上共有60位數學家獲得過菲爾茲獎,其中2位為華裔數學家,1982年獲獎的丘成桐為美籍,2006年獲獎陶哲軒為澳大利亞籍,不過他們二人都完全沒有在國內接受教育的經歷。也就是說,儘管中國隊在奧數上堪稱所向無敵,可中國至今尚無一人獲得被譽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菲爾茲獎。

那麼中國數學與發達國家的數學差距有多大?在公開報導上的比較不外乎科技經費投入、科研總量的份額、科學論文數量等之類的指標。但更引人深思的,是數學家丘成桐對中國數學界有過的這個評價:「德不如歐美,力不逮乎日蘇。」

丘成桐2016年在Mathleague發表一篇文章特別提到,做學問的基本問題是修養,所以更令人憂心忡忡的是,國內學術風氣已經到了必須整治不可的時候,「如果不重視學風建設,會讓中國科技至少倒退20年 !」

此外,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在2012年也有相同卻更尖銳的批評,放到現在一定會被秒刪的內容:「按照我國的《高教法》,大學實行的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這是什麽意思?我的評論就是:領導的不負責,負責的不領導。現在中國大學變成了一個賺錢的系統,學校領導都是官,分什麽副部級的、局級的。這樣下來,中國的大學就是兩個字的目標:一個是權、一個是錢。……靠這樣的大學培養什麽大師,簡直是扯淡。我們的大學已經變成了養豬場,養豬賣錢,完全失去了大學的精神。」「……學者職業道德欠缺,恐怕沒辦法做好的學問。更大的問題是,在我國,現在已經很難培養子女的基本道德了。」

無論如何,在數學家談及中國數學研究現狀,也都會提到中國科技人才之痛的追問,缺少開發嶄新方向的年輕學者,中年以上的領導大師也不易找到,到底流失了多少頂尖中國人才為他國所用。

說到這裡讓筆者想到一位來自浙江寧波的數學才子吳偉標博士。吳偉標生於1975年,就讀寧海中學高一時,完成數學論文《CeVa定理欣賞》,在暑期榮獲全國第五屆青少年科技活動科學論文一等獎。高二、高三時參加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分獲二等獎和一等獎。1992年,作為保送生,被中國大陸6所著名高校爭相招錄。吳偉標選讀了上海復旦大學數學系,僅用兩年時間,就學完本科生四年的全部課程,三年後取得碩士學位,並奪得全國數學競賽三個第一。1997年,免試進入天津南開大學博士班,將赴美國密西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受到原復旦大學校長、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教授的接見勉勵。

吳偉標不負眾望,在數理統計、概率和計量經濟學研究中大放異彩,29歲獲得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32歲時已被芝加哥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被剝奪國籍無法回國貢獻所學,即便他現在能夠回國,肯定都會被迫害,只因他是修煉「真善忍」的法輪功學員。吳偉標的故事也是這場迫害帶給中國科技損失的縮影。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澳洲總理說數學科學應成為12年級必修課
傳李克強深圳行取消與港官員會面 挺澳壓港
陳思敏:廣西李克這個「鍋」李克強不揹
【年終盤點】2016年十大科學新發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