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情最前線】南海緊張 習令軍方不要先開槍

人氣 11275

【大紀元2020年08月13日訊】(大紀元香港新聞中心報導)中美對峙,南海和台灣海域戰雲密布,習令軍方「不要先開槍」!面對國安法及美制裁,香港金融界左右為難,爆辭職及裁員潮;香港22名民主派議員發表聯合聲明,重申反對押後立法會選舉,並批評人大常委會的相關決定違反《基本法》;聲援黎智英、撐新聞自由,「股市公投」成港人抗爭武器;SARS抗疫英雄沈祖堯離開香港,棲枝新加坡;俄搶先批准疫苗引擔憂。

8月12日,香港新增62宗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確診個案,其中28宗源頭不明,另有30多宗初步確診,累計病例達4244宗。

香港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多宗新增個案仍未找到源頭,疫情仍未徹底回落。然而大陸黨媒《環球時報》12日於Twitter發文稱,香港國際機場將很快恢復前往中國大陸的中轉航班服務。對此,張竹君回應表示「暫不評論」。

國安法及美制裁令香港金融界兩難 業界憂跳船潮及裁員潮

中共強推「港版國安法」,美國取消香港特殊待遇。日前,美國宣布制裁11名侵害香港人權的中港官員,並將在一至兩個月內,提交與被制裁官員有交易的金融機構名單。

香港金管局表示,外國政府制裁在香港「無法律效力」。但在中美夾擊之下,香港金融業左右為難。

《信報》10日報導,港交所發言人確認,港交所總法律顧問馬穎欣將於年底卸任。這是一年內港交所第五名高層辭職。

網媒「香港懶人包」8日表示,香港某間大型金融公司任職的人士透露,很多同事已經打印辭職信,包括多達十名高層,他們大多持有美國國籍,但是都曾表態支持國安法。這名金融界人士表示,面對美國加強制裁,金融行業將出現恐慌性辭職。曾支持國安法的高層希望在未被人向美國告發之前,早日離開是非之地。

香港金融業界同樣也面臨來自中共的壓力。

香港金管局指,美國財政部發出的制裁,「不屬於聯合國通過的國際針對性金融制裁制度的一部分」,因此沒有法律效應。同日證監會也發表聲明稱,「任何應對制裁的措施,都具必要性和能秉持公平的原則」。香港證監會主席雷添良擔任港區人大代表並投票支持「港版國安法」。

資深對沖基金經理錢志健對大紀元表示,金管局的回應「非比尋常」,將令香港銀行陷入兩難,既怕美國及日後國際制裁,又怕中共以國安法控告為外國制裁「幫凶」。但他認為,從邏輯來說,銀行是應該根據美國的制裁作出相應的安排。

美國總統川普早前表示,香港也將不再是成功的交易所。

業界也擔心在中美接連出招之下,香港金融業出現裁員潮。香港金融業職工總會主席郭嘉榮對大紀元表示,香港政治前景變差,令銀行業生意減少,現在不少金融機構已凍結招聘或裁員,業界人士將繼續面臨裁員的風險。

Made in Hong Kong成絕響?

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11日發布公告,宣布從9月25日起,香港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必須改貼「中國製造」的標籤,並徵收與中國大陸相同的高額關稅。

外界分析認為,屆時數千億經香港中轉到美國的中國大陸貨物,將被徵收高額關稅。而香港特殊地位終結,將對中國經濟造成巨大影響。

未來,港人一度引以為傲的Made in Hong Kong或成絕響。

另外,中共近日聲稱對11名美國議員和非營利組織、人權團體負責人實施制裁,以報復美國制裁中共和香港官員。

共和黨籍的參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克魯茲(Ted Cruz)與眾議員史密斯(Chris Smith)三人更是「二次上榜」。對此,推特熱傳一張白宮舊照,非常應景,網友評論說:「美國參議員盧比奧名列被制裁的第一名,整個總統班底都在笑他。」

香港立法會延任一年 有可能成「萬年議會」

中共人大常委會決定,允許香港現任立法會議員延任不少於一年。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分析,該決定並未給延任期設立明確的上限,顯然是想預留一定空間,但一年以後,難保北京當局不會再找到其它理由繼續推遲選舉,所以不排除這屆議會可能變成「萬年議會」。

香港22名民主派議員發表聯合聲明,重申反對押後立法會選舉,並批評人大常委會的相關決定與《基本法》相違背。聲明表示,香港《基本法》明文規定,立法會每四年一任,由選舉產生。現在人大常委會拍板由現任議會延任第五年,這樣的議會已不再有民意授權。

這份聲明強調,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徹底改變了四年一屆的議會更替機制,此先例一開,將失去《基本法》下的憲制安排和法律約束,架空香港本地法律機制,摧毀香港僅餘的民主自由。

民主派的聲明並沒有表明現任立法會中的民主派議員會否繼續留守議會,只表示民主派正在了解民意,研究下一步行動。

黎智英出警署 外候民衆歡呼一片 被捕後黎「身家猛漲」

被捕約40小時後,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獲保釋。12日凌晨當他走出九龍旺角警署,大批等候在外面的民眾歡呼聲一片,高叫「撐蘋果,撐到底!」以示支持黎智英。據報,黎智英以港幣50萬元交保外出。

由於壹傳媒股價上漲20倍,有推友轉發相關視頻說,黎智英獲釋時,身家比被拘前翻了好幾倍。有推友們留言說:「這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

彭博報導說,香港民眾正在展示最新的「抗爭武器」,那就是股票交易帳戶。

彭博指出,儘管疫情期間的社交隔離政策及國安法,限制了人民公開抗議的權利,但藉由線上論壇集結的買股行動,顯示北京想澆熄反抗勢力不是那麼容易。

前中共《解放軍報》記者江林說,他非常感動,因為買入股票的這些人,明明知道股票有可能會被香港政府封殺。香港讓他看到了金錢並不是冷酷的,是有人性溫度和良心溫度的。

沈祖堯將赴新加坡任醫學院長

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曾參與2003年SARS抗疫的沈祖堯,8月11日在Facebook發布消息表示,明年3月,他將離開香港,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接任醫學院院長及高級副校長一職。

沈祖堯坦言感到不捨,但強調「我的離開,絕對不是轉投客隊,倒戈相向」。他表示,此次離開不是與香港告別,因為「香港,永遠是我深愛的家」。

時事評論員陶傑在Facebook上發文表示,當袁國勇教授科學論證病毒源頭,也被批為「港獨分子」的時候,沈教授的果斷行動,根據中國文化,有兩種解讀角度,A是「力保晚節」;B是「良禽擇木而棲」或「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他直言:「雖然沈教授強調,去新加坡並非『倒戈相向』,但連300年中立的瑞士也不再『中立』,沈教授的結論又未免太早。」

南海戰雲密布 知情人:習告訴軍方不要先開槍

美中關係急劇惡化,雙方在南海和台灣海域戰雲密布,大有戰火一觸即發之勢。

12日《南華早報》報導說,中美雙方目前都加強了在有爭議水域的行動,增加了事件失控的風險,但北京不想讓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報導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習近平已向部隊下達了不升級局勢的命令,要求飛行員和海軍軍官,在與美國飛機和軍艦日益頻繁的僵持中保持克制,並同意與美國國防部長之間的對話。

一位與軍方關係密切的消息人士表示:「目前的局勢非常緊張,非常危險。」北京已通過「多種渠道」與美國進行了溝通,並以友好的姿態告訴中共軍方「切勿先開火」,以使局勢得到控制。

消息人士沒有詳細說明美中兩國的國防部長,是否在8月6日的談話中對此進行了討論。

暴雨襲擊北京 當局三預警齊發

近期,中國北方多地遭遇強降雨,河北、北京部分地區災害危險性較高,當局已「三預警齊發」。

中共中央氣象台發布信息,新一輪強降水已經在北方多地展開,華北地區12日降水將達到鼎盛;京津冀地區將遇今年汛期以來的最強降水,其中河北、北京部分地區地質災害風險較高。

強降雨影響下,地質災害和山洪的風險也大大增加,目前當局已「三預警齊發」,包括中小河流洪水氣象風險預警、山洪災害氣象預警、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

北京市氣象台已在8月11日17時發布暴雨黃色預警信號。

由於暴雨太大,北京市已要求市民減少外出,且全市在建工地停止施工,以避免危險。八達嶺長城及圓明園遺址公園都已暫停營業。頤和園、天壇公園等市屬11家公園今日臨時關閉。

此外,中共水利部11日預計,長江上游受降雨影響將再出現洪水,漢江上游,黃河中游支流的渭河等河流,將出現漲水過程,暴雨區內部分中小河流可能會發生超警洪水。

俄批准中共病毒疫苗 引發專家安全擔憂

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11日表示,經過不到兩個月的人體測試,俄羅斯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通過中共病毒疫苗監管批准的國家。

俄羅斯商業集團Sistema表示,今年年底前將投入量產。

俄羅斯行動迅速,令一些科學家感到擔憂,他們擔心莫斯科可能重視國家形象大過重視安全問題。

代表俄羅斯世界頂級藥物生產商的貿易組織「臨床試驗組織協會」(ACTO)本週敦促衛生部延後批准,直到最終試驗成功完成。在給衛生部的信中,該機構表示,在此之前註冊藥物存在很高風險。

另外,7月31日,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西(Anthony Fauci)在眾議院中共病毒危機小組委員會聽證會上表示,他認為在進行測試之前就聲稱疫苗準備發放的說法有問題。

他強調,希望中國(中共)和俄羅斯「在對任何人使用疫苗之前,先對其進行實際測試」。

目前,全球各國正在開發的疫苗達一百多種,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至少有四種正在進行第三階段的最終人體試驗。

正在訪台的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11日中午會晤了台灣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陳時中談到四項議題,包括協助台灣早期購買美國疫苗、支持台灣在APEC的疫苗提案等。

而在印尼,約1600名印尼志願者11日開始接種測試一款中國產武漢肺炎病毒疫苗。這款疫苗是目前世界少數的已經進入第三階段試驗,即進行最後一道「臨床試驗」的疫苗之一。

責任編輯:連書華#

相關新聞
【役情最前線】美宣布制裁11中港官員
【役情最前線】中港被制裁11人 誰傷最重?
【役情最前線】北戴河刀光劍影 緊張甚於南海
【役情最前線】傳北戴河會議冷清 高官謹小慎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