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6日訊】(中央社台北六日電)中國大陸海岸線長達一萬八千公里,但近年來由於漁民大肆濫捕,以及海洋污染日益嚴重,漁獲量劇減,海洋資源逐漸匱乏,大陸專家預測,不出幾年,南海漁區許多經濟魚類都可能重蹈東海大黃魚滅亡的覆轍。
香港文匯報報導,浙江省象山縣石浦漁港是中國大陸四大漁港之一,如今已看不出早年的漁村模樣,鎮上佈滿外國商品廣告、合資企業、電器商店和歌舞廳,許多漁民轉行從事其它產業。
石浦漁民林勝利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一網能打上幾萬斤,有時十幾萬斤,但九十年代中期以後,最少僅能打上二、三千斤,空網也是常有,東海特產大黃魚已經絕跡。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南海海域常見的池魚汛、黃花汛、牙帶汛、赤魚汛等大型漁汛,如今也已不復見,赤魚、三黎、曹白敏魚等幾乎絕跡。
中國大陸在南海、東海和黃海實行每年兩到三個月的休漁制。但大陸媒體報導,休漁的效果並不明顯。每當休漁結束,漁船蜂擁而出,猶如「餓虎下山」,其中大部分是對海洋漁業資源破壞最大的拖網船。
中國大陸的專家坦承,伏季休漁最大的弊端在於只能約束漁民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出海作業,對伏休結束後的無限制捕撈行為卻無能為力。因此每年休漁結束後,剛長成三、四個月大的幼魚便遭到捕撈。
此外,中國大陸沿海海洋污染日趨嚴重,營養鹽、有機物、石油類和重金屬泛濫,赤潮增加,造成每年捕撈產量損失五十萬噸,經濟損失三十億元人民幣,目前四大海區以東海海域污染程度最嚴重。(//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