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閨閣雅趣系列(3)

【閨閣雅趣】古代「女兒節」知多少(上)

作者:蘭音
《昇平樂事圖》冊之「花籃燈」,清人繪。(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08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庭院深深深幾許,古時候的女子,真的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嗎?她們除了讀書識字、紡織刺繡,有沒有什麼盛大的娛樂活動?一年之中,女子們最盼望哪些日子,她們又會做些什麼?

今天的日本人,在每年3月3日會在家裡裝飾漂亮的人偶,為女孩子慶祝傳統的「女兒節」。那麼,在歷史悠久的古代中國,是不是有更多專屬於女子的美好節日呢?我們就從一年之初,慢慢道來。

東風夜放花千樹:元宵節

黃曆新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從去歲臘月到新年正月,幾乎每天都有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元宵節,是過年期間的最後一個節日,而且要迎來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意義非凡,所以古時候就有了「鬧元宵」的說法。

《昇平樂事圖》冊之「花燭鶴燈」,清人繪。(公有領域)

大家都知道,元宵節這一天要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特別是入了夜,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大街小巷好不熱鬧。辛棄疾有詞云:「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描寫的就是宋人開燈市、演百戲,把街市妝扮成不夜天的盛況。這一天,古人們是不在家閒坐的,幾乎人人走上街頭,為新年打造一個繽紛多彩的尾聲。

這裡面當然少不了雲鬢雪腮、眉目如畫的女子了。或許是呼應天上清輝如銀的滿月,女子們喜歡著一襲白綾衫,佩戴上翠羽冠、蛾兒、雪柳、黃金縷等光彩奪目的飾品,再約上閨中好友,成群結隊出門遊賞。可以想像那時候,燈火通明,遊人如織,女子們優雅地穿梭其中,頭上釵鐶搖曳,鶯聲笑語不斷,真如月宮仙娥下凡,好一幅天然的元宵行樂圖。

除了出門賞燈,女子們走到不同的地方,還有不同的講究。來到橋邊,她們要鄭重其事地走過三座橋,謂之「走橋」。《帝京景物略》載:「婦女相率宵行,以消疾病,曰『走百』,又曰『走橋』。」女子們認為,這樣做可以消除腰腿等疾病,因為要走過三座橋,所以也叫「走三橋」。

不知不覺逛到城門了,已婚的女子還要面含羞怯地偷偷去摸城牆上的釘子。這是為什麼呢?《帝京景物略》又載:「至城各門,手暗觸釘,謂男子祥,曰『摸釘兒』。」古人重視子嗣,原來她們是在默默向神明求子。

若是逛得無聊了,女子們還有一項活動筋骨的遊戲。清代《樂陵縣志》云:「元宵期間,女子以跳繩為戲,名曰跳百索。」跳繩在古時候叫「跳百索」,由兩人擺繩,其他人在中間隨著繩索上下而起跳。女子們在元宵節的晚上,原來有這麼多特別的活動呢!

花謝花飛花滿天:花朝節

在古人心中,每位神明都有生日,花神也不例外,花神的生日就是「花朝節」了。根據地域不同,花朝節的日期也不相同,一般定於黃曆二月初二、十二或十五。初春二月,寒冬的凜冽逐漸消退,百花次第盛開,大地重現錦繡繁華的勝景,如花朵般嬌媚的女子們,也被映襯得更加嫵媚動人了,她們怎能不為花神認真慶賀一番呢?

《月曼清遊圖》冊之「庭院觀花」局部,清陳枚繪。(公有領域)

都說人面桃花相映紅,花朝節怎麼少得了賞花?晉《風土記》載:「浙間風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競放,乃遊賞之時,花朝月夕,世所常言。」《江西志書》又載:「花朝,士女郊遊踏青,插柳為飾,男女蓄髮,冠笄亦以是日行婚禮。」每到花朝,無論文人雅士,還是名媛淑女,都要結伴出行,或聚會宴飲,在簇簇繁花中飲酒賦詩、極盡歡樂。而且在這一天,還是人們舉辦婚禮的良辰吉日呢。

女孩子在花朝節,還有賞紅、撲蝶的習俗。《清嘉錄》載:「(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閨中女郎剪五色彩繒粘花枝上,謂之賞紅。」賞紅,就是女子們把彩紙、彩色綢帶粘在花枝上,來妝扮花神。宋代的《誠齋詩話》中說:「東京二月十二日曰花朝,為撲蝶會。」這些花朝節的習俗,是不是更讓人聯想到《紅樓夢》裡的「餞花神」?更巧的是,風華絕代的林妹妹,生辰就在二月十二,莫非她便是花神的化身?

《紅樓夢》中,芒種當天的「餞花神」幾乎是花朝節的翻版。第27回寫道,大觀園的女孩們早早梳洗罷,有的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有的用綾錦紗羅疊成干旄旌幢的,把它們用彩線繫了,綁在每株樹上、花上。一時間,整個院子變成繡帶飄颻、花枝招展的繽紛天地。接下來,作者以細膩、生動的文字,展現了兩位女主角最動人的時刻——寶釵撲蝶和黛玉葬花。

話說寶釵在園子中漫步,忽然見到一對大如團扇的玉色蝴蝶,一上一下翩躚飛舞。她很是喜愛,便揮扇向下撲去。這對蝴蝶忽起忽落,穿花度柳一直向遠處飛去,寶釵也躡手躡腳地一路追著,直跑得香汗淋漓,嬌喘細細。最是穩重平和的寶釵,也有活潑天真的一面,怎能不令人憐愛?

《十二釵圖冊》之「黛玉葬花」,清費丹旭繪。(公有領域)

既然寶釵再現了撲蝶的場景,那麼詩才第一的黛玉就被安排為花神吟詩作對了。林妹妹生來就是多愁善感的性子,此時看到花期將逝,落紅滿地,便生了賞春惜花之心。於是她掃起凋落的花瓣,裝在絹袋中,埋在專為花瓣立的「花冢」中。

在葬花的過程中,黛玉吟出一首長詩,名為詠花,實為傷感自身的薄命。文字雖長,但是情真意切,其中「質本潔來還潔去」如讖語一般,成為黛玉一生的寫照。惜花、葬花、吟花,恐怕只有真正的花神才會發自內心珍愛天下嬌花,才會為它們的逝去而由衷地感懷悲傷了。

花朝節,因為秉絕代姿容、具稀世俊美的林妹妹,更多了幾分風雅和美麗。@*#

點閱閨閣雅趣】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3月3日在日本被稱為是「女兒節」,為慶賀這個節日每個有女孩子的日本家庭都會擺放「女兒節人偶」,以祈求女兒幸福健康的成長。女兒節的做工講究、服飾華麗的人偶娃娃也成為日本人最喜愛的人偶之一,特別是富有家庭,會為女兒準備由名匠製作的漂亮人偶娃娃。
  •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元宵走馬射燈謎,人間好景正當前。花花世界大觀園裡,逢佳節,賈母大設元宵春燈雅謎宴。曹雪芹「讓」林黛玉寫的元宵燈謎藏人生「暗喻」,林黛玉用它玩迷藏,透露自己內心的情感世界。謎底「這東西」是宅第裡哪個很實用的物品呢?…嘵籌不用雞人報,五更無煩侍女添。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復年年。……
  • 粉底,眼影,口紅⋯⋯當今的化妝品種類琳瑯滿目,層出不窮,哪個女孩的梳妝台前不是瓶瓶罐罐擺了一大桌?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古代女子們用的什麼化妝品,效果又怎麼樣呢?我們就從號稱「古代百科全書」的《紅樓夢》裡面找找答案吧!
  • 愛美之心,從古到今都未改變。哪個女孩子不希望擁有濃密烏黑的長髮?中醫還認為,頭髮是血之餘、腎之華,一頭秀髮不僅能為美貌加分,更是健康的象徵。古代女子雲鬢花顏,青絲如瀑,她們的頭髮又是如何打理的?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 可以說,堯、舜禹、湯、所形成的倫理與政治傳統,是孔子「仁」的歷史源頭。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繼承、弘揚、創制的禮樂文化,則是孔子「仁學」的直接來源。
  • 月全食發生時,月球表面若呈現暗紅色或紅銅色,在西方稱為「血月」(blood moon),西方《聖經·啟示錄》以血月預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關。中華文化中也早有對此現象的觀測,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氣覆月或月如血光來形容,是屬於天文異象中「月變」的一種,在歷朝歷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歷史記載。西方和中土對此天文異象的記載雖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類的概念,那是什麼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