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tvsmo.com

娛樂筆記:故事更有深度《死侍2》質感更勝首集

蔡宜霖

《死侍2》電影劇照。 (二十世紀福斯提供)

人氣: 783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8年05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蔡宜霖報導)在眾多的超級英雄中,「死侍」可說是其中最獨特的一位,雖然本質上是個好人,但行事作風與一般的英雄們相比,顯得相當特立獨行。今年推出的《死侍2》(Deadpool 2)除了延續首集的特色外,在劇情質感上更提升了不少,讓本片成為成功的續集電影。

男主角韋德在上集成了英雄「死侍」後,打擊犯罪、懲治惡人對他而言已是家常便飯,與女友凡妮莎感情穩定的他,可說是愛情、事業兩得意。但好景不常,某日他突然遭逢鉅變,在人生跌落谷底時,偶遇了雙手能產生火焰的變種人男孩羅素,在兩人逐漸建立友誼之際,羅素卻被一位叫機堡的不明人物追殺,一場圍繞著韋德與羅素的冒險便由此展開。

《死侍2》電影劇照。 (二十世紀福斯提供)

延續首集特色 且不炒冷飯

伴隨著劇情出現的各類吐槽與嘲諷,是上集電影的重要賣點,在《死侍2》中,這個風格也得到了很好的延續,而且新花樣眾多,絲毫沒有炒冷飯,令人佩服編劇與導演的創意與想像力。

片中出現了對眾多著名電影的揶揄,如《星際大戰》(Star Wars)系列、《冰雪奇緣》(Frozen)、DC英雄片等,許多都是一般大眾耳熟能詳的作品,因此多數觀眾應該都能順利融入片中的笑點,相當通俗化。

《死侍2》電影劇照。 (二十世紀福斯提供)
《死侍2》電影劇照。(二十世紀福斯提供)

就戰鬥場面的觀賞性而言,本片也更甚於首集,片中將死侍所具備的再生超能力充分發揮,得以做到一般英雄片所做不到的事情,亦成了武打戲中的另類特色。對於再生、復活能力的使用,上集只能算牛刀小試,本片可說是火力全開,使用的力道之澈底,相信絕對顛覆了多數觀眾的想像,也為電影帶來特殊的趣味。

攔截囚車 觀賞性極佳

片中攔截囚車的情節,是眾多大場面中最具可看性的一段,除了奉獻了觀賞性極佳的情節,如死侍表演用刀刃一一化解機堡近距離射出的子彈等,劇情的曲折與出人意料,更是這幕戲觀賞性的最大保證,也體現了導演與編劇勇於突破傳統套路,從而給予觀眾特殊驚喜。

《死侍2》電影劇照。 (二十世紀福斯提供)
《死侍2》電影劇照。 (二十世紀福斯提供)

死侍在片中嘗試組隊,是劇情的重要元素,除了面試場景頗為歡樂外,這類情節的發展更具備了意外之喜。難得的是,儘管死侍的團隊最終順利成軍的時間較晚,面貌也有很大不同,但電影還能同時兼顧讓觀眾對新團隊產生足夠情感認同,在劇情安排上稱得上成功。

在新角色中,機堡與多米諾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兩位。片中對於機堡的形象塑造十分成功,從一開始的充滿神祕感、以類似反派的面貌現身,到逐步帶出背景,能夠讓觀眾對他產生足夠的共鳴;機堡的身世更不乏令人同情之處,也保證了該角色的深度。

《死侍2》電影劇照。 (二十世紀福斯提供)
《死侍2》電影劇照。(二十世紀福斯提供)

而多米諾的特色則在於她的超能力,有別於眾多英雄均以精湛的作戰能力或特殊裝備聞名於世,讓多米諾行走江湖的本錢,竟是她始終擁有驚人的「好運」。幸運如何成為對抗敵人的本領?在片中也得到充分展現,這項技能的獨特性,更為電影帶來令人嘖嘖稱奇的效果,成為另一項看點。

劇情質感飛躍性提升

與首集相比,《死侍2》最突出的進步在於劇情質感的飛躍性提升,在片中,死侍與機堡對於如何對抗未來的大反派,有著截然不同的見解,前者認為反派若還未全面走向不歸路,就應設法挽回,以引導其改邪歸正為優先考量;後者則認為,應將威脅提前扼殺在搖籃中。

《死侍2》電影劇照。 (二十世紀福斯提供)
《死侍2》電影劇照。(二十世紀福斯提供)

這種對於如何防治犯罪的爭議,已屬於深度社會議題,也讓《死侍2》得以一洗前作的純粹商業爽片形象,劇本含金量有了很大的突破。雖然導演對於此爭議的處理相當傳統,有別於本系列的特色,但這部分情節,卻讓死侍與機堡得以同時展現人性的閃光點,與英雄片的本質充分契合,因此是令人稱道的安排。

另外,作為上一集重要主線的愛情元素,在本片裡的篇幅則進一步被壓縮不少,女主角的戲份也大縮水,在片中更像是女配角。儘管韋德與凡妮莎的對手戲不算多,不過卻洋溢著溫暖,為電影注入了積極的一面,因此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死侍2》電影劇照。 (二十世紀福斯提供)
《死侍2》電影劇照。(二十世紀福斯提供)

《死侍2》的收尾十分精妙,導演安排了一場很可能是影史上最耗時的「等死」戲碼,耗時之長可說是「笑果」十足。死侍在開場遭逢的變故,亦得到美滿化解,確保了本片的喜劇調性。甚至還讓《死侍2》帶有了家庭劇的屬性,且與本系列的獨特風格毫無違和感,令人讚許。相信憑藉著眾多的出色元素,絕對足以確保《死侍2》成為一部深受大眾喜愛的作品。◇

責任編輯:黃珊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