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4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郭意達馬來西亞吉隆坡報導)近年的多項國際人才評比報告,幾乎一致指出馬來西亞是人才外流嚴重的國家之一,並且面臨人才短缺危機。
面臨空前的人才流失問題,4月3日晚,隆雪華堂社經委員會舉辦了一場主題為「國家經濟平庸化,政局改變是出路嗎?」 講座會,並邀請了三位主講者:周忠信(前「淨選盟」上海協調員)、黃家建(專業經理人)及楊安泰(隆雪華堂社經委員),與民眾探討:一、如何解決國家經濟困境?二、經濟結構與產業該如何轉型、升級?三、如何制定開放政策以招攬人才、留住人才?
周忠信:為走出經濟平庸,必須改變政局
周忠信先生,曾經擔任過「淨選盟」上海協調人及民權委員會秘書。他分析道,國會議員本職是應該維護各個官方體制的健全運作,在宣誓就任時就有包含了捍衛憲法的責任。可在一馬發展風波中,卻看到現有的體制受到了極大衝擊。他強調,有健全的體制,經濟才有良好發展。
在地方政府機構層面有充足的人力,專業人才不缺,可是在推行設施建設方面卻草率行事,就近期在居鑾的貨櫃箱小販中心風波是其中一個例子。建設的中心不適合使用,浪費了公款,小販們的經濟生計都深受影響。周忠信將此現象歸為極不負責任的不良現象。
周忠信提到,國家缺少宏觀願景及定位,是經濟朝向平庸的因素之一,也會造成國家人才外流。他舉例,法國有宏觀強大的目標,投入了大量的資源開發人工智能,企圖打造在歐盟中最強的人工智能產業,這不但能留住人才,還吸引大量外來人才的湧入,帶動經濟發展。
為了走出經濟平庸,周先生強調改變政局是必須的。所以他呼籲中生代,青年代及各階層的民眾必須站出來。
黃家建:人民必須帶著樂觀態度及敢於改變
黃家建先生在中小型企業有三十多年的經營經驗。他認為70年代,在新經濟政策前提下,國家大量投資在各個產業,有遠大的願景,降低人民的貧窮。可是,今天在鄉下的同胞,依然還在談論擺脫貧窮的話題。
此外,社會上的一些群體,比方弱勢群體、殘障人士的非政府組織團體,無法定期的獲得政府的支援,他們還必須得從民間團體和企業的幫助下,方能安頓下來。
黃家建認為,沒達到預期的經濟目標,人民沒得到生活上的提升,是因為國家的資源在分配過程中,都在採用恩惠形式在分配,這是問題所在,造成經濟平庸化。
黃家建期望,建國60多年,「經理人」該換人做做看。人民必須帶著樂觀態度及敢於改變。在這關鍵的時刻,已沒有權力悲觀,大家該站出來。
楊安泰:強大的意識 可營造更多的可能
楊安泰先生,隆雪華堂社經委員,成功的企業家,選擇了留下來為國家貢獻的一位優秀人才。他分享道,其實在不同的私人領域中,都還有不少優秀人才,都可以提供有建設性的觀點。
為了員工們有個強大的投票責任意識,楊安泰特別安排了在自己管轄的千人員工中,凡是已註冊成為選民的員工,都獲得格外一天休假及馬幣一百元的交通費。
楊安泰強調,其實國家在這幾年來創造了很多新的工作機會,但是,72%這些新的崗位都是外勞得了。我國的中小型企業對於外來的勞工依賴性高,較廉價的勞力供應。楊先生也強調,這同時都會帶來惡性循環。
楊安泰認為,在短期內,我國的外勞政策及其他政策不會有大的改變。可是,他還是樂觀的看待國家經濟,在這樣關鍵時期,他是抱著期望及很多新的可能性,尤其在經濟的演變及發展。
有哪些新的可能性?他舉例,砂拉越州有龐大的發展空間;東海岸有吸引人的海邊;柔佛州可推廣生態旅遊、鄉下一村一業計劃。如果人民能夠有強大的意識,是可以營造出來更多的可能性,也帶動我國的經濟。
責任編輯:楊晶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