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3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新一紐約報導)23日,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開放了「穿越時代的音樂藝術」樂器展,展出了從公元兩千多年前至今的各國樂器,展品從來自佛羅倫薩、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鋼琴,到明代的絲弦琵琶;從西班牙古典吉他家塞戈維亞的吉他,到日本江戶時代武士烏丸光廣獲贈的古琴,大都會的展覽像民眾傳達了各國樂器背後豐富的象徵意義,以及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
大都會博物館樂器館的館長莫爾(J. Kenneth Moore)向《大紀元時報》表示,通常的博物館展覽,都會按照地域和文化劃分,而本次樂器展將世界各地的樂器共同展出,是希望傳達給民眾不同樂器文化的共通性:人們通過樂器的製作,傳達其背後的象徵意義,或是表達虔誠的宗教信仰,或是友誼或婚姻忠貞的象徵。
展館一進門的左手邊,展出了漢代的淳于和東周時代的紐鐘。館長介紹道,追溯到公元一千多年前的中國銅製樂器製作巧妙,所體現出中國古人對於物理學、聲學、冶金學和設計之間相互作用的理解,到今天為止依然令人震驚。
樂器圖案體現中西文化不同
展館一進門的右手邊,並列放置著時代相近的一把小提琴和一把中國琵琶,莫爾介紹到,兩把琴都傳達了宗教內涵,但卻又形成有趣的對比。這把小提琴是由意大利著名的製琴師阿馬蒂 (Andrea Amati)於1559年製作,是當時西班牙天主教國王菲力二世與瓦盧瓦的伊莉莎白( Elisabeth of Valois)的結婚禮物,側面以拉丁文刻著「以此為証,宗教將永立」。
提琴旁邊的琵琶源自中國明代,琵琶的背面,鑲嵌著110片象牙製的圖案,上面描刻了佛教、道教和儒家的神仙和人物,如道家福祿壽中的壽仙,以及象徵著繁榮與福氣的圖形。與現今的鋼絲弦的琵琶不同,這把明代琵琶為絲弦,音色更為渾厚,音質更純。
館長莫爾稱這兩把琴體現了文化的不同,小提琴傳達的寓意是天主教為唯一正統,而明代琵琶的圖案則體現出中國文化中三種信仰和諧並存的特點。
東方古琴背後的歷史與內涵
展覽的另一亮點,是烏丸光廣獲贈的古琴。江戶時代的日本,武士烏丸光廣從被圍困的城池中,救下了自己的岳父,光廣的舅兄問他想要什麼禮物作為答謝,烏丸光廣說,他想要一把古琴(koto)。當時日本的古琴大都材質樸素,而光廣沒有想到,自己會得到一件如此美麗的贈物:琴上金銀雙色,繪製了六十只仙鶴,周邊還有野鶴翩飛、蓮花出水的圖案,琴頭則是一幅雕刻精緻的雙龍,鑲著金箔的玳瑁,音板被雕琢成流水般的形狀。
此外,大都會也展出了明代萬曆皇帝的親侄子、潞王朱常淓親製的一把古琴『潞琴』。清葉廷琯《吹網錄·明潞王畫蘭石刻》記載:「(朱常淓)性耽風雅,善鼓琴,制琴數百張傳世,名『潞琴』。」「潞琴」的設計皆依照節氣、四時和星象而製:「是製也,額起八棱,以按八節;腰起四棱,以按四時;龍池上圓,鳳沼下方,以按天圓地方; 琴尾作環雲,托尾作雙星,以按景星慶雲,乃成天象,名曰中和。」(《古音正宗》),因此為後代文人競相珍藏。
館長莫爾說,音樂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用途,有軍事,有儀典,「但在幾乎所有文化中,音樂都有昇華人的精神的作用,音樂能表達語言所無法傳達的內涵。」民眾可到網站觀看展品、聆聽這些古老樂器的聲音()。◇
責任編輯:文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