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宋代的宮廷舞

作者:仰岳

河北宣化出土遼天寧六年墓室壁畫金代《散樂圖》。(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91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唐代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最高峰,相應的大唐宮廷樂舞也象徵著過去中國歷史上古典舞的高峰時期,在唐代走下歷史舞台後樂舞一度走入斷層,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恢復禮樂,也將宮廷舞帶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時「隊舞」以及帶有物故事情節的「大曲歌舞」出現了一種全新的面貌:不同於唐代充滿著大氣的樂舞,宋代的樂舞則是充滿著細膩、優雅及平民化。

隊舞

宋代隊舞分為「小兒隊」和「女弟子隊」,每類又分為十個獨立的隊舞,內容多彩多姿。

◎「小兒隊」共七十二人,又分十隊:

一、柘枝隊;二、劍器隊,三、婆羅門隊,四、醉胡騰隊;五、諢臣萬歲樂隊;六、兒童感聖樂隊;七、玉兔渾脫隊,八、異域朝天隊;九、兒童解紅隊;十、射鵰回鶻隊。

◎「女弟子隊」共一百五十三人,又分十隊:

一、菩薩蠻隊;二、感化樂隊;三、拋球樂隊;四、佳人剪牡丹隊;五、拂霓裳隊;六、採蓮隊;七、鳳迎樂隊;八、菩薩獻香花隊;九、綵雲仙隊;十、打球樂隊。

每逢皇帝舉行春、秋及聖節三大宴時,及御樓賜酺在崇德殿宴契丹使臣時表演。演出前致頌辭,述美德後開始演出。

大曲歌舞

也可稱為「歌舞大曲」,是一種以詩、歌、樂舞綜合性的表演。目前在文獻中發現在漢代就有,在歷朝歷代都有不同面貌,唐代的《秦王破陣樂》便是其經典之作,到了宋代則是演變成一種有故事性質之歌舞雜劇。並有著曲破、纏達、單曲、唱賺…等各種形式,極為多元且平民化。

到南宋宋高宗定都臨安後,從國都的格局便可看出南宋富麗、繁華的文化,此時在藝術上的表現相較於北宋更平民化、世俗化,甚至出現百姓日常生活的題材,在大足石刻中「地獄變相圖」組雕的「養雞女」。展現的是一位農家少婦掀開雞籠時,兩隻雞正在爭食蚯蚓的場面,整個雕像充滿著鄉村風情,少婦表情慈祥、文靜,極為細膩傳神,彷彿沉浸在遠離戰禍的富足生活中。

宋代大足石刻中「地獄變相圖」組雕的「養雞女」。(公有領域)

或許是此文化將唐代正規的宮廷大曲形式轉變為平民化的樂舞,此一風氣也開展了中國戲曲雜劇的發展,南宋時期宮中及民間舞蹈家輩出,如著名的舞姬嚴蕊、徐夫人皆是,宋高宗時期的皇宮舞蹈班子的編舞兼領舞「菊部頭」以擅長《梁州曲舞》而著稱,她的舞姿被稱為仙韶院第一,皇宮的教坊都管王謹特作《菊花新曲破》用以稱頌她。

《齊樂野語·菊花新曲破》:「思陵朝,掖庭有菊夫人者,善歌舞,妙音律,為仙韶院之冠,宮中號為菊部頭。」

宋代的樂舞有著富麗、親民的特點,多數是以帶劇情的故事來教化天下四方百姓,當時與宋在軍事上對立的西夏、遼、金等外族,甚至是朝鮮…等鄰國也紛紛歆慕中原文明,在境內也有大曲的演出,其形式和宋朝並無二致。宋代的文明的強度不在於軍事而在於文治上,到今日被視為近世文明的開端。

樂舞之治世

上古時期的女媧發明樂器創作了樂曲《充樂》,用以教化人心、陶冶民德,使天下大治。《禮記》說:「樂由天作,禮以地制。」「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

樂舞本身不只是民眾的一種娛樂,而是聖王用以教化天下之法,是文明成就上最為飽滿的果實,歷史長河中的一顆最亮眼的明星,樂舞的創作者或為帝王、才子、佳人,他們制禮作樂是為了回應上天,讓人維持與高層生命的聯繫。@

遼 河北張世古墓〈散樂圖〉。(公有領域)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姜夔的著作《白石道人歌曲》是流傳至今的唯一一部帶有曲譜的宋代歌集,保存了宋詞的音調及唱法,被視作「音樂史上的稀世珍寶」在這本書收錄了十七首姜夔的譜,其中的《暗香》、《疏影》為其代表作。
  • 姜夔與歌姬小紅,他們一個專精於樂器,一個專精於歌唱,他們之間的關係或許不是單純的男歡女愛,而是彼此成長的夥伴。或許這才是男女的相處之道。
  • 岳飛見滾滾長江,不禁潸然淚下!他淡淡的說:「我怕無法信守跟宗澤的誓約!」「當年東京留守宗澤原本手握百萬兵馬,然朝廷苟安無法北伐收復河山,臨終時猶喊『過河!過河!過河!』我當年誓言要繼承遺志,如今…...」
  • 北宋時期,在大唐盛世之後歷經五代十國的紛亂局勢,唐代的樂舞已幾乎失傳,所以宋朝建立後,宋太祖趙匡胤即位後立即恢復太常、鼓吹兩署音樂專職機構,並置教坊修正五代的靡亂之音,文舞為《文德》之舞,武舞為《武功》之舞,以十二安為官方樂章,以取「治世之音安以樂」之意,象徵著宋朝崇儒尚文之風。
  • 宋高宗於名堂祭祀天地開始用樂,此時南宋已定都臨安府。臨安府海外貿易興盛,遍及五十餘國,為當時世界第一大貿易城市,城內各國遊客來往不絕,酒肆茶樓、藝場、教坊、夜市興盛空前,比起北宋時期的汴京城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時音樂形式主要已流傳於民間,說唱藝人張五牛創「唱賺」 形式的歌曲風靡了整個大江南北。
  • 1966年,一群「破四舊」的紅衛兵來到法門寺,先是搗毀了佛殿內的銅像,又試圖挖開真身寶塔。住持良卿法師上前喝阻,被打得頭破血流。法師隨後披全身澆滿煤油,在寶塔前自焚。
  • 《可愛的牧羊女》展現了莫扎特在音樂創作各方面嶄露頭角的才華。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歌劇樣式,加入通俗的曲調,同時表現出對音樂風格及其語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風格和古典風格的交匯點上譜寫了一部作品,開創了一種新類型歌劇──後來成為18世紀古典主義風格,為他後來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基礎。
  • 就像學習西方經典一樣,東方的傳統戲曲也值得我們認識。「你會唱一段崑曲,你就懂得欣賞《游園驚夢》,你會唱一段《蘇三起解》你就會愛上《四郎探母》。」陳金次說:「我們從小不讓小朋友喝茶,他長大後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傳統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學法國的簡秀珍體悟到,法國的藝術當然很棒,大家隨口就可以說出莫內、梵谷……這些藝術大師,然而,這些所謂的「大師」能夠廣為人知,是因為有非常多人在幫他們寫詮釋、寫介紹,人們才知道怎麼去欣賞,知道他們好在哪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