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1月12日訊】巴西媒體報導,東南部米納斯吉拉斯州叢林和農村地區傳染黃熱病例增加,可能是像2009年爆發的週期性疾病,但專家擔心它可能重返都市。
今年元月以來,米納斯吉拉斯(Minas Gerais)已有23宗疑似黃熱病通報病例,其中14宗造成患者死亡。
去年12月,聖保羅州內地則記錄2009年以來,首宗證實由叢林型黃熱病導致死亡案例。
聖保羅大學流行病專家馬沙德(Eduardo Massad)指出,爆發叢林型黃熱病早在預料當中,但現在擔心的是疾病重返都市,因為黃熱病的殺傷力或許比茲卡(zika)、登革熱和屈公熱(chikungunya)加起來還大,沒有接受治療患者的致死率近50%。
黃熱病是巴西叢林和農村地區的流行性疾病,經由不同病媒蚊叮咬猴子傳染,偶而感染未接踵黃熱病疫苗的旅人。但自1942年起,巴西就沒有在都市地區記錄經由病媒蚊埃及斑蚊傳播的病例。
巴西衛生部已根據國際衛生條例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病例。
2016年,巴西有6宗病例獲證實。巴西最後1次爆發叢林型黃熱病是在2008至2009年間,當時有51宗病例獲證實。
巴西衛生部也派遣2組工作人員和運送約28萬5000劑黃熱病預防針至米納斯吉拉斯,為已記錄病例地區和鄰近城市的居民接種疫苗。
感染黃熱病初期症狀包括猝發性冷顫、發燒、頭痛和全身肌肉痠痛,疲倦、食慾不振、噁心及嘔吐;嚴重時可引起腎臟和肝臟出血衰竭,甚至致死。
叢林疾病生物學家夏梅(Marcia Chame)表示,巴西衛生當局已發現,每7年左右會爆發1次叢林環境外的黃熱病,且主要感染內地居民,「這是週期性疫情,與人類入侵森林和破壞自然環境的活動有關。」
夏梅指出,叢林傳播期的黃熱病毒主要帶原者─猴子死亡數量增加,顯示疫情可能在更接近人類的範圍內爆發,由病媒蚊埃及斑蚊將病毒傳染給人類。
巴西衛生部建議所有計畫前往叢林或農村地區旅遊人士或住在這些地區的居民接種黃熱病疫苗。但專家擔心的是,疫區居民和遊客感染病毒後,將病毒帶至大城市,尤其是現代人遷移速度快,更加容易傳播病毒。(轉自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