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6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報導)最近幾週,中國至少二十個城市的家長上街抗議,指責政府重新分配高校招生名額,削減發達地區名額,支援落後地區。家長們不尋常的激烈反彈正在考驗北京當局處理階級衝突的能力。
《紐約時報》報導說,中國殘酷的大學招生過程長期以來是焦慮和怨憤的來源。但是這一波示威的廣度和強度似乎令北京當局感到意外。
問題的根源是中共國營高等教育制度。在這個制度下,頂尖大學集中在繁華大都市、沿海城市,而內陸地區多是實力弱、資金不足的學校。
大學招生基本上是由高考分數一錘定音。高考被視為對一個人的人生至關重要,以至於許多家長從孩子讀幼兒園的時刻就開始為之作準備。政府不惜以厲法威嚇,高考作弊者將最高判刑七年。
高考給大學招生蒙上了任人唯才的光環,但是實際上各地學生的待遇並不一致。精英大學為本地學生保留了最多的位置,落後地區的學生更難進入精英大學。
北京當局近年尋求解決這個問題,要求精英大學招收更多不發達地區的學生。一些省份給少數民族學生加分。
抗議和反抗議
今年春天,教育部宣布它將預留創紀錄的14萬招生名額給不發達地區的學生,這相當於頂尖大學招生人數的6.5%。與此同時,當局將縮減本地學生名額。
在經濟放緩的背景下,該計劃點燃了一系列抗議和反抗議。
在武漢,家長們包圍政府辦公室,要求給本地學生更多名額。在哈爾濱,家長上街遊行,稱新的招生政策不公平。
但是在中國最窮、人口最多的河南省洛陽市——受惠於新政策的地區,也爆發了抗議。家長們反擊發達地區的抗議者說,他們的子女應該獲得「平等的愛」。
在河北保定,家長們指責政府寵溺城市精英階層,犧牲了農村學生的利益。
保定一名參加抗議的電工說:「當他們需要水、土地和糧食的時候,他們來拿。但是他們卻不讓我們的孩子到北京上學。」
政府反應謹慎,刪除有關新聞報導,下令警方遏制示威。
對北京當局構成挑戰
分析家說,家長的抗議對北京當局構成微妙的挑戰。
美國福德漢姆大學法學教授卡爾•明茲內告訴《紐約時報》,傳統的中國夢是,家長希望子女通過一個相對公平開放、任人唯才的制度進入上等階層。當人們認為這種相對公平喪失,公眾的憤怒將被觸發。
習近平曾經表示,中國的高度不平等可能撼動共產黨的權力,北京當局尋求通過投資教育、醫療和社會服務等手段緩解貧窮地區的挫折。但是北京領導人也小心避免疏遠越來越敢言的城市中產階級。
明茲內說,問題是北京當局願意多大程度的重新分配城裡人的特權,其中許多是國企員工。
高考制度有利於特權 犧牲弱勢群體
《紐約時報》報導說,高考模仿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目的是提高社會流動性,向寒門學子提供一條向上層攀登的路徑。但是批評者說,高考制度現在正起到相反效果,加大了城市和農村學生的鴻溝。
北京、上海的頂尖大學最可能就業,也最難進入。然而不發達地區的學生在這些學校裡的比例很小。一個原因是落後地區的學校教學水平低,另一個原因是這些大學照顧本地學生。
多倫多大學社會學家劉思達告訴《紐約時報》,目前中國的大學招生制度是一個有利於特權、犧牲弱勢群體的制度。他說,如果不提高落後地區的教育水平,中國教育不公平現象不會有重大改變。
北京21世紀教育研究所副主席熊丙奇形容家長對招生政策的反彈是「被長期壓抑的怨氣的爆發」,他說當局需要考慮徹底改革大學招生制度。
但是鑑於資源有限、民族和地區的偏見,任何變革都可能引發批評。比如漢族地區一個常見的抱怨是,新疆學生不應該獲得額外的加分。
北京一所重點高中從全國各地招收少數民族學生。一群北京家長寫信給教育部抗議說,這些學生不應該被作為北京居民對待,他們的大學名額應該騰出來給本地學生。
而在像河南這樣的貧窮省份,公眾憤怒常常指向本地政府,他們指責政府投資教育不足,導致孩子們考不上大學,淪為農民工。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