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6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史軒之綜合報導)「上海拒絕了這個沒有上海戶口的中國孩子,美國卻不分戶籍,不分國籍,擇優錄取了她……」正當中國940多萬學子緊張應對高考之際,一條微博突然火爆網路。內容講述了一名女孩因沒有上海戶口,被拒絕在當地參加中考,不得不輟學,此後3年她自學完高中課程,終於考取了美國頂尖的普渡大學。
她的傳奇之路引發輿論巨大反響,人們不禁反思:為何中國的教育制度要將本國公民粗暴的拒之門外,而美國卻可以敞開胸懷接納她。
高考首日 一微博火爆網路
「上海拒絕了這個沒有上海戶口的中國孩子,美國卻不分戶籍,不分國籍,擇優錄取了她……恭喜我們的隨遷子女代表占海特,通過三年自學高中,收到美國普渡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條條大路通羅馬,被上海拒絕了,但她卻走向另一個更精彩的世界,祝福海特!」
這條5月10日發布的微博,在沉寂一個月後,卻突然在高考第一天(6月7日)爆紅網路。故事中的女孩名叫占海特。據微信公號「i看見」(微信號ikanjian)獲悉,除了普渡大學,占海特還在等待國外另一所大學全額獎學金的錄取通知書。
在自己國家被剝奪異地考試的權利,卻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受到首肯,她的經歷為何這般富有戲劇性?事件的來龍去脈是怎樣的呢?
倔強女孩的傳奇高考路
據大陸媒體報導,占海特原籍江西,1997年生於珠海,2001年隨父母移居上海。小學畢業時,占海特第一次遇到了戶籍帶來的煩惱。許多稍好的公立初中都不招收非滬籍的學生。她所在的重點班同學大多考入了市內各名牌初中。而作為「非滬籍」生的占海特要麼接受統籌分配,就近入讀一般甚至較差的公辦初中,要麼選擇民辦名牌初中。最終,占海特考入了浦東一所質量不錯的民辦初中——上海新竹園中學。
她上7年級時,一位天津籍班主任老師提醒她:「你沒有上海戶口,可能要回老家中考。」這一「噩耗」,令她學習興趣開始減弱,成績一度下降。到了9年級,中考報名的各種文件和表格陸續下來,但占海特每次都被排除在外。
得知在上海無緣中考後,15歲的她不得不接受3個選擇:1. 在上海報考中專和職業技術學校;2. 返回原籍考高中;3. 主動輟學在家。
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可能會選擇第2條路。然而,占海特卻出人意料的走上了一條奇特的道路。2012年6月起,15歲的占海特開始在微博上積極呼籲,爭取異地高考的權利,並公開與滬籍人士就此進行「約辯」。她的努力遭到一些滬籍青年的抵制。他們斥責她為「蝗蟲」,要求非滬籍人「滾出上海」。
占海特還同父親占全喜一道去上海市政府信訪辦上訪,但遭到冷遇。她還在上海舉辦了兩場親子活動,爭取教育公平,引起全國甚至國外極大的關注。然而,這一切抗爭都無果而終。她被迫選擇輟學,淡出了大眾的視野。
輟學後的占海特,除在家自學高中課程外,偶爾也會與父親一起繼續上訪。上訪的結果越多越令人絕望,每次得到的答覆都一樣。後來他們多次給上海市領導寫信,轉到教委後,得到的同樣是冷冰冰的答覆。
這一切的坎坷並沒有壓垮小小年紀的占海特。她決定擺脫失落,走向自信和勇敢。她說:「上海教委斷了我的高中路,而我要用我自己的實力和努力戰勝這個失敗的教育體系。」
誰也不曾想到,經過3年的自學,占海特最終考取了世界著名的高等學府──美國普渡大學。
「i看見」表示,占海特是想證明:國內不接納她,不等於全世界都不認可她;在國內一些地方,她無考試資格,但有地方會欣賞她,張開懷抱迎接她。
故事背後的深刻反思
1. 中國高考制度 vs. 美國高考制度
外界分析指,占海特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學子衝破障礙、實現自我的勵志故事,更重要的是,它暴露出當下中國教育制度和中國戶籍制度的缺陷。
目前中國高考實行戶籍制度。這一制度規定,考生須在戶籍所在地參加考試。這樣,隨父母遷入城市就學的學生,就無法像本地學生一樣,報名參加高考並獲得平等的錄取機會。近年來,隨著人口流動的增大,這一教育不公平的問題更加突出。這種戶籍限制,還衍生出留守兒童劇增、問題頻發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與中國高考有戶籍限制不同,美國高考卻對世界各國學生開放,他們可以參加考試並申請美國的大學。美國自由的高考制度、高質量的教育資源等,使美國高考越來越受到中國大陸學生的青睞。根據SAT官方機構美國大學委員會的數據,來自大陸的考生每年都在增加,2012年已暴增至4萬人。有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美國大學最大的國際學生生源地。
針對占海特的經歷,筆名為西坡的作者在鳳凰網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美國為何不嫌占海特佔用教育資源》的評論文章。文章說,占海特是「中國戶籍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受害者」,她3年多前挺身而出,為自己的受教育權吶喊,最終徒勞無功,而且成為許多上海籍人士的眼中釘。現在占海特有了較好的歸宿,那些滬籍人士該鬆口氣了,因為少了一人「覬覦他們錙銖必較的教育資源」。
文章繼而提出疑問:美國為何卻不介意這個中國女孩來佔用本國的教育資源?美國再發達,本國學生也並非人人都能上大學,為何甘心將稀缺的名額拱手讓予陌生人呢?西坡在文中說,美國不僅吸納眾多的國際留學生,而且還向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提供獎學金。這是因為美國意識到,它的國際競爭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它對全球優秀人才的吸納。
2. 中國教育弊端被指導致人才外流
占海特事件,也引發對中國教育弊端及人才外流的擔憂。外界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占海特是幸運的,她沒有被本國制度的弊端所禁錮住,而是通過個人的努力飛向了更廣闊的天空,但在她之外,又有多少學子的夢想之路被阻斷?
西坡在文中批評大陸存在的一種怪象───一方面抱怨優秀人才流向海外,一方面又想方設法逼國內人才出走,稱「思維分裂莫過於此」。
作者說,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聚集了中國最多的精英人群,然而,近年來由於當局人為的限制,眾多非戶籍精英人士的孩子無法在當地參加中考和高考,被迫早早出國留學。作者認為這是「對教育資源和人才的雙重浪費」。
文章說,北京、上海的非戶籍人口均已達到常住人口的近一半,粗暴地將他們的子女一概排除在選拔體系之外,等於將無數潛在人才拒之門外。作者不禁反問:美國知道留學生會留下來為它做貢獻,難道占海特們會是北京、上海的拖累?他認為,中國這種教育政策是「短視的,誤人誤己」。#
責任編輯:李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