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5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高紫檀報導)近日,國際基金組織公布的一組關於世界各國儲蓄率的數據顯示:中國在收入儲蓄排行榜上位居第三,僅次於卡達、科威特這兩個富得流油的海灣石油國。
中國儲蓄率世界排名第三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美國中央情報局2015年度發布的《世界概況》顯示,世界上收入儲蓄水平最高的10個國家和地區分別是:卡達、科威特、中國大陸、韓國、波札那、挪威、尼泊爾、台灣、土庫曼斯坦和印度尼西亞。
從數據看出,世界上除了卡達、科威特兩個富裕的海灣石油國家之外,就是中國的儲蓄率高了。
另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國民儲蓄率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90年代初居民儲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5%以上,到2005年中國儲蓄率更是高達51%,而全球平均儲蓄率僅為19.7%。
中國人均存款破4萬元
西班牙媒體公布的這份數據還稱,2015年,中國的居民新增儲蓄的存款就超過了4萬億人民幣,而自2008年以來,中國的居民儲蓄累計增加了35萬億。
按照中國統計局最新公布的全國總人口13.7億計算,居民人均存款已經達到40,291元人民幣,首次突破4萬元大關。
高儲蓄率數據或許只是被平均?
有大陸居民認為,很多家庭存款並沒有達到人均4萬元的水平,極有可能被平均。
北大金融學一名教授認為,中國虛高的儲蓄率很大一部分並不是源自普通人的錢袋,而是源自政府和企業的儲蓄。來自國際清算局的數據顯示,在2000到2008年間,中國國民總儲蓄增長中有80%源於政府及公司部門,並非來自家庭。
此外,《中國家庭金融報告》顯示:中國家庭收入不均現象非常嚴重。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占所有家庭可支配收入的56.96%。而家庭儲蓄分布的不均也同樣嚴重。55%的家庭沒有或幾乎沒有儲蓄,而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儲蓄率為60.6%,其儲蓄金額占當年總儲蓄的74.9%。
從上述數據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中國家庭並沒有多少存款。
中國人為何不敢花錢?
不管怎麼統計,中國經濟相比上世紀70年代肯定有改善,許多家庭存款數字成倍增加是不爭的事實。
近幾年,北京政府一直希望中國民眾多多花錢,以便完成經濟轉型,由出口導向和投資拉動型變成內需拉動型經濟,但儘管政府有關部門多方刺激,拚命地想出各種手段,促使百姓去消費。許多辦法在世界各國都很靈驗,但是一拿到了中國就不好使。中國民眾為什麼就是捂著錢包不放,願意存錢呢?
有媒體曾在街頭隨機調查,看看是年輕人不敢花錢,還是老年人不敢花錢,結果年輕、年老的都不敢花錢。年輕人有年輕人的顧慮,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煩惱。年輕人不敢花錢是為了買房子還貸,上養老下養小,因此必須節衣縮食。老年人不敢花錢,是因為養老看病,有錢都得用在吃藥上。各年齡段有各年齡段的恐懼。
總結起來,中國人存錢主要是因為社會保障體系不全,民眾缺乏安全感,主要有五大怕。
一、窮怕了
中國人經過中國共產黨自竊政以來的折騰,幾乎家家都是餓著肚子從苦日子中走過來,尤其是共產黨政策導致的三年大災荒,近4千萬人被餓死,這令中國人在內心深處害怕貧困,儘管近十幾年來經濟生活有所改善,但「有錢就存著,以備萬一」的應急用想法目前還相當普遍。
二、怕子女上不起學
中國人愛護子女出了名,近些年學費暴增,許多家庭因為子女上不了大學而賣血、賣房的新聞不時見諸報端。為了子女能夠上好學校,讀大學,家裡節衣縮食,存錢備用的情況也相當普遍。
三、怕買不起房
從今年公布的名單來看,世界上地產價格相對收入來說最貴的十個城市中有七個在中國,其中北京的「房價相對年薪比」居然高達33.5,上海30.2,而深圳30.0。反觀美國,即使這個數字最高的紐約也只有20,買房的經濟壓力驟減。
房價的高企令中國的父母想著存錢為子女分憂,而靠不了父母的年輕人要麼存錢還房貸,要麼也要攢夠首付款。
四、怕生不起病
對於中國人來說,無論父母子女,還是自己,通常小病就幾十元到幾百元。要是有個慢性病,就能把所掙消耗掉一半,要是得了大病,一夜之間便會從小康人家滑到貧困線上,大有一輩子完了的感覺。
儘管醫療保險相比以前有所普及,但畢竟不能將所有醫療費用都報銷,而且也不是所有中國人都有醫療保險。所有很多家庭尤其是老年人,存錢防病的觀念還是相當重。
五、怕養不了老
從前養兒防老,現在兒子生活的壓力也不小,何況很多家庭獨生子女,還不一定有兒子。很多中國人為了不給子女們添更多麻煩,更願意存點錢為老了打算,「既然國家管不了咱,咱也得自己提早打算。」這也成了許多中國民眾的心裡話。
也有民眾稱,退休後的收入會明顯減少,如果保證生活水準不降低,就得有多餘的錢來補足。那也就得提前存錢。
此外,也有報導稱,中國人愛存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民間投資渠道的不暢通。中國股市的大潰敗使中國老百姓最容易進入的資本市場成為雷區,同時也嚴重地挫傷了中國老百姓的投資信心,他們寧可將錢存入銀行,即使存款在銀行的金庫里不斷縮水也義無反顧。再加上國內金融渠道體系不完善、樓市限購等因素,民間資本投資渠道變得越來越窄。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