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5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潔雲綜合報導)很多「空中飛人」都對倒時差的滋味再熟悉不過:吃飯時昏昏沉沉,晚上又睡不著;飢餓感和周邊環境不同步,腸胃就是不肯配合……一些研究已發現,經常倒時差(至少每週一次)有健康風險:可能更容易罹患乳腺癌、黑色素瘤和前列腺癌,記憶和認知能力也會下降更快。換句話說,越快融入當地作息越好。
「人們忍受幾個時區的時差倒還問題不大,」美國睡眠醫學學會(AASM)主席、資深睡眠醫生蒂莫西‧摩根泰勒(Timothy Morgenthaler)告訴美媒「赫芬頓郵報」,「如果你要跨越很多時區,要提前做些規劃。」
通常來說,生活中的睡眠習慣會對旅行倒時差有很大影響;如果你平素就被睡眠問題困擾,時差問題可能會更難對付。如果你需要帶著睡眠呼吸暫停設備上路,或一直在服用安眠藥物,摩根泰勒的建議是先諮詢醫生。
行前需要做的事
◎ 訂個舒服的航班
如果你在紅眼航班上睡不著覺,就儘量避免訂這樣的機票。比如,從紐約飛香港的12小時裡你必須卡在經濟艙座位上無法入睡,就最好訂晚上抵達的班次,直接入住酒店休息。
◎ 出發前充分休息
避免時差帶來不適的最好方法就是行前休息好,不要熬夜。由於時差效應會因航空旅行的特點而加劇(包括氣壓變化、長期保持固定坐姿),登機前要多呼吸新鮮空氣,登機後時常在過道裡走走以避免坐太久。
◎ 提前開始倒時差
時差令人難受的重要原因是「突如其來」。 美國睡眠醫學學會建議行前幾週就開始調整作息,那樣當你到達時,你已經適應了。
◎ 向東向西大不同
當你往東飛時,時差效應會雪上加霜,那樣的話你要特別留意。

飛行中需要做的事
◎ 戴上降噪耳機
摩根泰勒建議飛機期間戴上降噪耳機。「我們要濾除的聲音越多,花的精力越多。很多人發現,他們戴耳機本想要耳根清靜以便集中思路,結果頭痛和疲勞感減輕了。」
抵達後需要做什麼
◎ 給自己一些時間
不要指望一夜之間就完全適應。據研究,人體要適應臨近時區的當地時間,通常需要一整天;一天之中人體至多可以適應跨兩個時區。

◎ 晒太陽
接受日光照射是倒時差的關鍵。或許大白天你就想蜷在被窩裡補覺,但到戶外活動將有助於調節荷爾蒙週期,讓你在夜幕低垂時有睡意。
◎ 多喝水
摩根泰勒解釋說:「時差症狀包括頭痛、肌肉疼痛和噁心。有些是時差症狀,有些可能僅僅是因為飛行途中脫水。」無論如何,最好能消除帶來疲憊感的所有因素。即使症狀僅只是倒時差帶來的,多喝水也有助你保持清醒和注意力。
◎ 吃東西!
不要讓轆轆飢腸在半夜把你叫醒。時差倒好之前,如果入睡前沒吃東西,半夜裡身體會認為到了吃飯時間。為此,晚上房間裡最好準備些食品,吃飽了再就寢。#
責任編輯: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