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詩經》賞析:〈鵲巢〉

作者:明珠

(圖:小玉/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5735
【字號】    
   標籤: tags: , , ,

《詩經.國風.召南.鵲巢》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之子于歸,百兩將之。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之子于歸,百兩成之。

註釋:

1. 召南:召,地名。指召公(姬奭)最初的采邑,今陝西省扶風縣南部地區。

2.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維,既是語氣助詞,還帶有「只有」的意思。鵲,喜鵲。鳩,布穀鳥。在中國古代「鳩」有很多別名,如,鳲鳩、尸鳩、獲穀、鳴鳩、鴶鵴、擊穀,等等。如果它是通體潔白色的,還可稱為「白鳩」。鄭玄箋:「鵲之作巢,冬至架之,至春乃成,猶國君積行累功,故以興焉。」

孔穎達《毛詩正義》:「尸鳩有均一(均壹)之德(品性),飼其子,旦從上而下,暮從下而上,平均如一。」這是說布穀鳥有「均壹」的品性,傳說鳩有七子,母鳩在餵養其子時,早晨從上餵到下,傍晚從下而上,公允如一,均勻無別。

3. 之子于歸,百兩御之:「之子于歸」意思是「這位姑娘要出嫁」,詳細註釋請參看〈桃夭〉。「兩」音義通「輛」。「御」音訝,迎親的意思。這兩句的大意是:這位姑娘要出嫁,新郎用一百輛車去迎接她。孔穎達《毛詩正義》:「諸侯之子嫁於諸侯,送御(送親和迎親)皆百乘。」「《風俗通》以為車有兩輪,馬有四匹(疋,腳),故車稱兩,馬稱匹。」古時的車兩輪,簡陋的可用手推,豪華的用馬拉。

4. 維鳩方之:方,等同;相當。《周禮.考工記》:「梓人為侯,廣與崇方(木工匠製作箭靶,寬與高相同)。」鄭玄註:「方,猶等也。」《戰國策.趙三》:「今者齊、韓相方,而國圍攻焉,豈有敢曰我其以三萬救是者乎哉?」南宋.鮑彪註:「方,猶比,猶敵(相同)。」

5. 百兩將之:將,音姜;送親的意思。

6. 維鳩盈之:盈,這個字多個含義。可以理解為,滿或美滿、旺盛、豐足、眾多等意思。《禮記.禮運》:「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孔穎達疏:「謂月光圓滿。」《左傳.莊公十年》:「彼竭我盈,故克之(盈,指士氣旺盛)。」

7. 百兩成之:成,成全的意思。鄭玄箋:「是子(這位諸侯的長女)有鳲鳩之德(指「均壹」的品性或特性),宜配國君(之子),故以百兩之禮送迎成之。」實際是許配國君之子,鄭玄行文時省略了。在古漢語中,「子」這個字可以表示「女兒」也可以表示「兒子」

賞析:在賞析這首詩之前,有一個問題還是要先說一下的。在中國古代,清朝及清朝以前,從皇帝到平民百姓基本上都是信奉天地神明的。然而,在現今的中國大陸,由於中共邪黨對傳統文化及道德禮儀的破壞,很多中國人在「共產黨文化」的毒害下是不信神的。可是,抱著「無神論」的觀點,是不可能理解《詩經》的內涵的。

中華的傳統文化、道德禮儀是神傳給人的,她是神傳文明。人是神造的,神不止是造了人,還造了各類動物、各種植物以及世間的萬事萬物。不同的動物和植物,被神賦予了一些特性,也是為了給人作為參照。比如,提到蓮花,我們就會想到「蓮花的聖潔,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提到梅花,我們就會想到「梅花的堅忍,梅花香自苦寒來。」提到蘭花,我們就會想到古人說的「君子」。還有竹子、松樹、〈關雎〉中的荇菜……等等。

動物也是一樣;比如提到雄獅,我們會想到釋迦牟尼佛說的「大雄」,修煉要勇猛精進。提到麒麟,我們會想到〈麟趾〉信厚的特性,及祥瑞的出現。提到〈螽斯〉,我們想到了螽斯不妒嫉的特性。唐朝的大詩人李白曾寫過一篇〈白鳩辭〉稱讚本詩中布穀鳥的特性:

鏗鳴鐘。(撞擊青銅鳴鐘)
考朗鼓。(敲出響亮的鼓點)
歌白鳩。(唱著《白鳩》的歌曲)
引拂舞。(跳起歡快的《拂舞》)
白鳩之白誰與鄰。(白鳩的潔白有誰能與之相比)
霜衣雪襟誠可珍。(如霜雪般的羽毛多麼珍稀)
含哺七子能平均。(餵養七隻小白鳩能做到均壹)
食不噎。(進食從來不被噎著,喻進食時優雅舒緩)
性安馴。(性格安穩及順服)
首農政。(用「布穀、布穀」的叫聲通知人們春耕開始了)
鳴陽春。(唱著歌曲告訴人們春天來了)
(節選)

有一些動物是神為了方便人類的生存而造的,如《資治通鑒.魏紀二》:「雞主司晨(報曉),犬主吠盜(看家防盜),牛負重載,馬涉遠路。」等等。

正因為古人相信這些道理,才會按照神傳給人的道德禮儀去為人處事,敬奉天地神明。《詩經.大雅.大明》:「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

〈鵲巢〉是一首講述正統的婚姻禮儀的詩篇,並以諸侯國國君嫡子長女的結婚場面來敘述。

《毛詩.序》:「〈鵲巢〉,夫人之德也。國君積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鳲鳩,乃可以配焉。」這段話大意是:〈鵲巢〉這首詩讚美的是諸侯之妻所具備的德行。諸侯國君經德行和功績的積累才有了爵位(維鵲有巢),夫人離開娘家嫁給國君(維鳩居之),正因為她有如布穀鳥特性的均壹等美德,才可以與國君相配。(孔子《論語.季氏》:「邦君之妻,君稱之曰夫人。」)

孔穎達疏:「此夫人斥(指)大姒也,《(詩經)大明》云「纘女維莘」,莘國長女,實是諸侯之子,故得百乘將之。」「文王之迎(娶)大姒,未為諸侯,而言國君者,《(詩經)召南》諸侯之風(因為《詩經.召南》這一卷中的詩篇是以諸侯德行教化為題材的),故以夫人國君言之。」孔穎達認為〈鵲巢〉這首詩是講周文王娶太姒(大姒)的事情,太姒是有莘國國君的長女,而周文王當時是周國國君季歷的長子。周文王在娶妻之前,就因為「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者」(《史記.周本紀第四》)等德行聞名於世,《詩經.大雅.抑》讚曰:「有覺德行,四國順之。」周文王和太姒,是中國歷朝歷代皇帝及后妃所尊崇的典範;用他們結婚的場景來宣教婚姻禮儀是最合適的。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喜鵲辛苦築完巢,布穀鳥來居家。這位姑娘要出嫁,新郎用一百輛車去迎接她。(兩,音亮;御,音迓。)

此處採用「興」的寫詩方法。用「鵲有巢,鳩居之」來借喻一件事情。鄭玄箋:「鵲之作巢,冬至架之,至春乃成,猶國君(之子)積行累功,故以興焉。」此句大意是:「喜鵲很能築巢,一般是冬至的時候就開始築巢,到立春的時候才完成。比喻諸侯國的世子經過德行和功績的積累(如鵲之作巢)才娶妻,所以採用興的寫詩方法。」而其他的朝廷官員絕大部分也是由多年寒窗苦讀的學子、經考查德藝周厚的讀書人組成的;讀書及考取功名的過程就好比是喜鵲在辛苦的築巢。所以,中華傳統的婚姻觀念是這樣的,要求男方(貴族子弟及讀書人)必須是考取了功名(世襲功名也算),有德行彰顯於外了,才稟告自己的父母,由他們安排結婚的事情。而對於普通的百姓,一個男人,最起碼也要刻苦學習一門手藝並出師了,有能力養家餬口,才稟告父母操持婚姻之事。所以我們看到《周禮》中把男的結婚年齡上限規定在三十歲(超過三十歲還不娶妻的要受罰,儒家觀念: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實也是充分考慮了男方必須學業有成的問題(詳情請參看《周禮.地官.媒氏》)。

當然中國古代也有一些讀書人年紀接近三十歲了還沒考取功名,那也只好先娶妻了再接著參加科舉考試,不然就有違《周禮》的規定及儒家的傳統觀念(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是他們一般都會去找一些事情做,比如開一個私塾,教一些學生,收一些束脩養家餬口。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夫妻之間是有恩義在的,男人要對得起上天安排的這個緣分,就應該要有擔當。

我們再接著講「維鳩居之」。前面介紹了,太姒是中國古代賢妻良母的典範,而且她美麗端莊,舉止優雅合乎禮儀。周文王當時因為是國君的嫡長子,這是他世襲的功名,而且他又有德行彰顯於世,所以周文王算是有了「鵲巢」,現在這個「鵲巢」讓太姒來居住,所以說「維鳩居之」。詩作者的用意還借用鳩(布穀鳥)的特性來讚美太姒,通過筆者前面的介紹,我們知道布穀鳥有「均壹」的特性。均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管是國君、后妃、公侯貴族還是普通百姓都應該具備。國君應該均壹的對待自己的子民,才不會有所偏頗;要廣納賢言才不會偏聽偏信。皇后在管理後宮的時候,也要做到均壹,才不會造成積怨難平。對自己的親生子女和其她嬪妃的子女也要做到均壹,不能溺愛某一個造成賞罰不均。在這些方面,太姒做的非常好,周文王有幾十個子女,太姒自己親生的就有十個,太姒把家庭操持的井井有條,均壹對待每一個子女,讓周文王專心國事,沒有後顧之憂。太姒還培養出了周武王這位一代明君。

李白的〈白鳩辭〉其實是對古代名家《詩經》註釋的一個補充。「白鳩之白誰與鄰」借喻未婚女子貞潔無瑕。「霜衣雪襟誠可珍」借喻未婚女子氣質清雅高貴。「食不噎」借喻未婚女子即使在進食時都能保持優雅舒緩的儀度。「性安馴」借喻婚後女子對待夫君婉約溫順。「首農政」借喻婚後女子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要提醒夫君,自己也要做好本分。比如:每年應該祭祀的時候;后妃還要提醒國君親耕籍田,后妃要帶九嬪等到桑田勞作,后妃還要親自替國君製作祭祀穿的衣服,等等。不同階層的已婚女子也要做好她們那個階層的本分之事。「鳴陽春」,因為「陽春」在古漢語中可以比喻「德政」,所以此處借喻后妃或諸侯國君夫人要協助夫君宣教德政。

如果說「維鵲有巢」是對結婚前男子的要求,那麼「維鳩居之」就是對女子德行的要求,女子至少要具備均壹的美德才有資格「居之鵲巢」。「維鳩居之」還有一個言外之意是說,從今以後,這個家就交給這位有貞靜均壹女德的太姒來操持了,女主內,男主外。「維」除了當語氣助詞外,還含「只有」的意思。(只有鵲有巢,只有鳩才配來居之。)

「百兩御之」與「百兩將之」,講述諸侯之嫡子長女迎親和送親皆百輛車(卿、大夫、士等官員依次遞減,普通百姓最多不超過二輛,否則算逾制)。除了說明中國古代不同階層的人結婚有不同的迎送親規格之外,這裡還有門當戶對的意思在裡面。在中國古代,人們相信夫妻的因緣是天注定的,所以《詩經.大雅.大明》在稱讚周文王與太姒兩人的婚姻時說:「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周文王剛一出生,上天就安排好了他與太姒的緣分)。」而上天安排的緣分,也需要有人來做,才能成事。所以婚姻禮儀中界定了婚前的男女必須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六禮之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的流程去走。父母親請媒婆去撮合時,肯定會要求媒婆在雙方家庭的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相當的圈子裡找尋,又經過問名、納吉等流程的把關,這樣文定的婚姻就是被上天認可的。上天安排的緣分也在其中了。這是門當戶對的一種情況。

門當戶對的另一種情況是,在中國古代,從皇帝、朝廷官員到普通百姓之家,基本都有宗教信仰,大部分都是尊崇儒家學說。但也有信仰道家學說的,有信仰佛家學說的。如唐朝的唐玄宗、李白等信奉道家理念,而同一時期的王維信奉佛家理念。所以官宦或普通百姓之家在同一個宗教信仰的圈子裡為子女操持婚姻之事,這也很正常。

特殊情況的如皇帝欽定的婚姻,也算是「天作之合」,因為中國古代君權天授,皇帝是天子。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之子于歸,百兩將之。喜鵲辛苦築完巢,布穀鳥把它當了家。這位姑娘要出嫁,娘家用一百輛車子送親為了她。

對《詩經》有研究的讀者可能看到筆者在「方」字的註釋上與歷代名家均不同。筆者個人淺見,要確切理解「方」的意思,應該參考春秋戰國時期典籍中「方」字的用法,因為《詩經》是孔子在春秋時期編輯的。所以筆者例舉了那個時期典籍的用法,「方」的意思是「等同、相同」。「維鳩方之」的言外之意是說:新娘嫁過來之後,她在家中的地位與新郎是相同的。

為甚麼說婚後男女雙方在家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呢?《禮記.昏義》:「婦至,婿揖婦以入,共牢而食,合巹而酳,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之也。」此段文字大意是:「新娘到,新郎向新娘作揖並攜新娘入新房,兩人吃同欄牢裡養的牲肉,剖一瓠為兩瓢,新婚夫婦各執一瓢,斟酒以飲。象徵著夫妻倆體同一心、不分尊卑、相親相愛過一生。」

所以,四書五經、二十四史,並無「男尊女卑」這一說。古代的史學家也沒有人敢這樣寫。因為這不僅是對自己母親的不孝,也是對皇后的大不敬。宋朝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說: 「皇后敵體至尊(皇后與皇帝的地位相同),母儀四海。」(《論后妃封贈札子》)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之子于歸,百兩成之。喜鵲辛苦築完巢,布穀鳥住進興旺了它。這位姑娘要出嫁,夫家娘家各用一百輛車子迎送親來成全她。

筆者認為「盈」在這首詩中是個多義字,「維鳩盈之」的言外之意是:只有這位有著貞靜均壹等美德的姑娘(維鳩)嫁過來後,這個家才會(婚姻)美滿、(家業)旺盛、(衣食)豐足、(子孫)眾多。

結語:這首詩以鵲巢起興,講述了中國古代正統的婚姻禮儀。男子在結婚之前須經過努力考取了功名(或世襲功名),並有德行彰顯於外,如「鵲之有巢」;女子必須從小受過女功女德的教導,如「鳩」之有均壹的特性,才能出嫁並「居之鵲巢」。迎親及送親須按一定的規格;男女雙方結合須門當戶對。用「維鳩方之」來借喻夫妻雙方在家庭中地位是平等的。用「維鳩盈之」來比喻只有娶德行兼善的女子為妻,家庭才會興旺發達。@*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關雎不亂偶而居且勤勞,用以教化人,要求傾慕中的男女和結婚後的夫妻必須感情專一、勤勞……
  • 通過學習《詩經》也能大致的了解一些中醫的知識。因為過去讀書人不是每個都能在朝為官,即使不能為朝廷出力的,在鄉中也能根據所學的知識,服務於民眾,行善積德。
  • 本詩用「比」來起「興」,「采采卷耳」象徵著天下百姓;而卷耳的嫩葉象徵賢人或賢臣……
  • 這神奇的詩篇,可說是一首預言詩。告訴人們當社會出現某種現象時,該如何應對…
  • 〈樛木〉詩中講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人不能有嫉妒心。那麼君子或淑女應該怎麼做才能去掉嫉妒心呢?
  • 古人常用螽斯比喻多子多福,或比喻此人因不妒嫉而多子多福。也可單用「螽斯」或「螽斯羽」來比喻寬容不妒嫉的品德。
  • 一位女子的婦德很好時,才能操持好家庭中的事情,才能庇蔭一家人,這就是「宜其家人」…
  • 〈兔罝〉也是一首神奇的詩篇,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意思完全不一樣,剛好一正一反。正的一面是講太平盛世時期出現的社會現象;反的一面是講暴政時期出現的社會現象。
  • 古人認為,人類的生存環境是上天賜予的,所以古人要穿上最好的衣服,用最好的食物來祭祀天地神明。《詩經》中有很多這一類的詩篇…
  • 《詩經》全面展示出周人的社會生活和道德風貌,注重修身的君子之風,體現了天人合一的人文觀以及溫柔敦厚的人文品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