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古代的瑟有50弦,《漢書·郊祀記》載:「太帝命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能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
相傳,堯帝的兩位美麗女兒,一位名叫娥皇,一位名叫女英,都嫁給舜帝做妃子。
後來舜帝南巡,病死於蒼梧,葬在九嶷山下。二妃苦苦追尋,直到湘江邊上;眼看江水茫茫,無法順利濟渡;九座山峰,山勢相彷,不知何處才是夫君埋骨之處?只能遠望著九嶷山哭泣,最終悲慟而亡。她們的血淚染紅了身旁的青竹(後來名湘妃竹),美麗的靈魂成了湘水之神。
從此,路過的旅人總會在明月高懸的晚上,聽到江面傳來陣陣樂聲;那就是湘水之神引動雲霧,彈奏清冷的瑟曲,娥皇和女英在思念著夫君;而她們淒苦的樂音,總使旅客悲傷難禁。
許多詩人都談起這段美麗的故事。屈原〈遠遊〉篇:「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其中所說的「湘靈」,便是娥皇女英。
唐朝時,才子錢起赴長安城參加科舉考試,途經鎮江,在旅舍住宿了一晚;夜裡忽夢至湘江畔,聽得有人不斷吟哦:「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錢起一覺醒來,只覺詩句清麗無比,卻不知所由,始終難以忘記。
錢起來到了長安城,應試時揭開詩題一看,有一道題便是「湘靈鼓瑟」。他奮起才華賦詩,初時文思泉湧,到最後卻怎麼也想不出好的結尾了。忽然靈機一動,想起夢中所聞詩句,於是就將它填了上去,完成了他的試卷。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淒金石,清音入杳冥。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湘江之神最擅長撫弄雲霧和瑟曲,
旅人在湘江旁常常都能聽聞堯帝之女(娥皇與女英)演奏的樂音。
那清妙動人的樂聲呀,使得河神都不由自主舞蹈,
而流放楚國的詩人(屈原),卻因而悲傷地不忍卒聽。
即便是堅強的金石,也要因這悲苦的曲調而憂淒,
那清冽的音聲,可一直上升到不盡的宏宇虛冥。
蒼梧山上帝舜之靈也被這如怨如慕的傾訴感動,
水邊的白芷,因此而播送出更濃鬱的香氣。
流水把樂音傳遍了湘江兩岸,風兒擁著這悲傷吹過那洞庭。
一曲終結,卻不見那鼓瑟之人,
只看到江上的九座山峰,依舊青翠佇立。
這首詩歌頌著美麗的湘水神,和那淒清無比的瑟曲,文字清麗,充滿奇幻的色彩,卻又傳達出堅貞的心意。尤其是最末兩句,主考官李暐讀到後讚嘆不已,再三吟詠,評為絕唱。錢起也因此順利考上了進士,授官秘書省校書郎。
許多人認為錢起是得到了鬼神之助而寫就這首不凡的詩,因此稱此詩爲「鬼謠」。(《舊唐書‧錢徵傳》)
或許不是詩人得了鬼神之助,而是等待千年的湘女,盼望能藉詩人之筆將她們的心意傾吐。提醒人們千萬不能忘記帝舜無私的偉大,還有愛情最最可貴的純淨與堅貞。@
選自《獨釣寒江雪──經典名作中的秘密》/文津出版
大紀元讀者購書優惠
責任編輯: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