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17日報導】(中央社台北17日電)分布在海拔2000公尺以下山區的台灣特有種鳥類紫嘯鶇,台北市立動物園今天說,民國99年停止噴灑消滅蚊蟲藥劑後,發現全身藍紫色的紫嘯鶇現身園區覓食,並積極築巢育雛。
長約30公分紫嘯鶇,主要棲息在中、低海拔溪流附近樹林,是台灣鶇科鳥類中體型最大的,動物園解釋,因為近年來動物園停止噴灑除蟲藥劑,環境改善,生物相對更顯豐富。
今年紫嘯鶇的繁殖季節,動物園區內有比往年更多的巢,有時還會發現捕蟲育雛的紫嘯鶇親鳥,生活在溪流附近的紫嘯鶇,是環境指標生物,可透過「唧唧」響亮叫聲找到牠。
動物園解釋,2月至7月是紫嘯鶇的繁殖季節,人工設施的縫隙,空調管路上方、房簷、涼亭橫梁等處都是牠們喜愛築巢地點,紫嘯鶇的鳥巢由草、樹葉、枝條堆成,並無特別編織,日前大雨滂沱,保育員就曾拾獲連巢一起掉落地面的雛鳥,立即把雛鳥緊急送到救傷中心照護。
紫嘯鶇從外觀無法分辨雌、雄,繁殖期間,雌鳥擔任孵卵及護雛,雄鳥負責安全警戒, 肉食性的紫嘯鶇餵食幼鳥的菜單,包括昆蟲、蚯蚓、小魚、小蝦、青蛙、蛇等,其中昆蟲佔大宗。
動物園說,當幼鳥受到威脅時,雄鳥會發出鳴叫並攻擊入侵者,下次仔細觀察在你身邊大聲鳴叫的紫嘯鶇,或許是因為你入侵到鳥巢的警戒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