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6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心儀香港報導)食物安全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環境受到污染,很多食物中有害的物質非來自大自然的環境而是人為造成的。「非二噁英樣多氯聯苯」便是一例,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昨日(11日)公佈一項研究,結果顯示,「非二噁英樣多氯聯苯」對市民健康風險不大,由於魚類中三文魚含毒最高,建議市民進食多種不同魚類。
食安中心在過去一年檢測了71種食物、共284個樣本,21%(59個樣本)驗出含有廣泛用於工業上的人造環境污染物──非二噁英樣多氯聯苯,大部份(即50個樣本)屬於「魚類和海產及其製品」食物組別,也就是市民從膳食攝入非二噁英樣多氯聯苯的主要來源,佔總攝入量的84.3%,其中4種魚類佔總攝入量約50%,包括三文魚(熟三文魚及三文魚刺身:19.9%)、桂花魚(14.7%)、鯧魚(䱽魚)(8.5%)和黃花魚(7.5%)。而含非二噁英樣多氯聯苯較高的海產分別是三文魚居首,其次是蠔、桂花魚、黃花魚及鯧魚。
食物含多氯聯苯量低
食安中心首席醫生楊子橋認為,非二噁英樣多氯聯苯在食物中的含量不高,比歐洲人攝入的比率還要低,港人的膳食來源風險不大,「有人可能會問應否繼續進食魚類?其實魚類都有很多人體有需要及有益的營養素,比如奧米加三、脂肪酸及優質蛋白等。而我們研究結果顯示,我們的膳食來源風險不大,所以建議市民適量進食多種不同的魚。」他建議市民保持健康飲食及習慣,「保持均衡及多元化的飲食包括進食多種蔬菜水果,同時避免偏食某些種類的食物,而攝入過量的污染物。」
今次研究主要是採用歐洲的6種指示性非二噁英樣多氯聯苯的健康參考值,即是每日每公斤體重10納克的「參考值」。在「魚類和海產及其製品」食物組別檢出的6種指示性非二噁英樣多氯聯苯的總和亦是最高(平均含量為每公斤0.89微克(下限)至0.93微克(上限)。(1微克=1000納克)
多氯聯苯70年代已禁用
非二噁英樣多氯聯苯是一種化學物,不存在自然界,40多年來因商業化大量生產,並廣泛用於多個工業和商業範疇。由於多氯聯苯可長時間留存在環境中,而且對人類健康造成不良影響,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多國已禁止生產和使用。不同的研究發現,多氯聯苯在主要的食物類別的含量已有所降低。
非二噁英樣多氯聯苯可長期積累在體內,攝入過多有機會影響內分泌系統干擾甲狀腺素的水平,也會影響免疫系統,改變神經行為的發育及致癌。
責任編緝: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