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國產雜糧穀類自給 6年擬增8個百分點
【大紀元10月8日報導】(中央社)食安問題帶動國產雜糧商機,農委會農糧署副署長林麗芳表示,國產雜糧栽種面積約7萬公頃,2020年要增至9萬公頃,連同穀物栽種,國產雜糧穀類的糧食自給率將增加8個百分點。
為了推廣在地農業,也提高糧食自給率,農委會農糧署補助台灣有機消費者協會,10月9到11日將在台北世貿一館A區舉辦「2015第八屆亞洲(台灣)有機樂活產業展」。
林麗芳說,農糧署也參展,主題鎖定在展示台灣自己生產的雜糧作物表現上,規劃設置「國產雜糧專區」參展,推廣「自己吃的大豆自己種」等雜糧農業概念。
據林麗芳說明,農委會統計,截至今年8月底止,國產雜糧契作面積已較2013年增加1萬公頃,相當於增加1萬座足球場的面積,目前栽種面積約7萬公頃,年產量約5.7萬公噸。
雜糧作物中較受各界關注的大豆,目前合併黑豆及黃豆計算,近3年國產栽種面積平均每年栽種585公頃、平均年產1348公噸;但是光是黃豆每年進口量達234萬公噸,黑豆也自中國大陸進口6000到7000公噸。
又如小麥,近3年國產栽種面積平均每年栽種2114公頃、平均年產5932公噸;但是光是進口量,每年就要進口125萬公噸。
再者是主要供飼料製作使用的硬質玉米,近3年國產栽種面積平均每年栽種9500公頃、平均年產4.3萬公噸;但是每年進口量也達300多萬公噸。
林麗芳並說,農委會已規劃,2020年時,國產雜糧栽種面積要再增2萬公頃,達到9萬公頃;屆時,連同國產穀物(例如水稻)在內,全國國產雜糧穀物的糧食自給率可達38.1%,對比2014年的29.9%,約增加8個百分點。
另農委會統計,2013年的國產雜糧穀物的糧食自給率為25.8%,2014年的29.9%已增加4.1個百分點。
此外,農委會分析,上述國產作物都是非基改作物,進口的黃豆及硬質玉米等則多是基改作物。又國產雜糧採有機耕作的栽種面積僅 701公頃,對比國產有機農業(含蔬果等)栽種面積6347公頃,約占11%;但若對比國產雜糧穀物耕作面積7萬公頃,則僅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