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05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面對中共頻繁的網絡間諜活動,美國司法部週一正式對5名中國軍方成員提出了起訴。近期加拿大亦增加了網絡監視,但卻與保護個人隱私發生矛盾,因此不得不暫停網絡監視計畫。
美國政府在一再敦促中方停止網絡間諜活動無效後,首次公開起訴5名中方涉案的情報官。美國司法部稱,中共機構已經發動數千次網絡攻擊,旨在獲得有價值的機密。並稱可能有更多的相關起訴。
面對越來越多的間諜威脅,加拿大增加了網絡監視,希望能及時發現針對加拿大的海外駭客,但卻與保護個人隱私發生了矛盾。據環球郵報報導,加拿大前通訊安全機構CSEC主管John Adams稱,他因此叫停了相關的監視計畫。
Adams稱,監視是為了保衛加拿大,但卻對加拿大人造成衝擊。因為在實施「SigInt」行動時,會收集到很多加拿大人的信息。所以他要求停下來,並考慮修改計畫。
按環球郵報對美國網絡安全專家的採訪,美國起訴的這些中國軍方情報官,涉嫌在2011年網絡攻擊加拿大政府部門,當時正好有至少5個聯邦政府部門受到國外駭客攻擊。
「我認為,很多西方社會的人,包括加拿大人,沒能了解中共多方面威脅的嚴重性及範圍之廣,包括有關的網絡威脅。」 加拿大律師、Insignis Strategic Research Inc.國際情報計畫主管哈裏斯(David Harris)對《大紀元》說,目前的情形凸顯了這事的複雜性,以及迅速增長的灰色地帶,「令人擔心」。
行家認為,這些海外駭客通常隱藏他們的目的和身份,使反間諜行動陷入法律的灰色地帶。
哈裏斯擔心CSEC暫停監視計畫的後果。他說:「我們可能永遠也弄不明白,這種保安不足意味著什麼。」
民主社會遇上「流氓政權」
多倫多時事評論員李天明認為,這事凸顯民主社會與中共獨裁政權的差別。加拿大是民主法治國家,既要保護國家安全和利益,也要保護個人權利,政府監視通訊,目的只能是為了應對外來威脅。中共政府盜取先進國家的秘密,是為了增加其實力,和它不斷加強監控中國人一樣,都是為了鞏固其獨裁統治。
他說,西方政府沒有鞏固政權的需要,誰當政是選民決定的。「中共是大量地對公民進行監聽,不考慮任何法律限制,只要被認為對其政權有利的就做。」
哈裏斯稱,加拿大還需要考慮來自境內的威脅。從中共叛逃者及加拿大情報機構披露的情況看,中共的情報機關在加拿大及其他西方國家,積極招募不同行業的。中共利用華人與中國家人的聯繫,以及商人與中國的生意關係,去操縱他們。有些人「被迫違背自己的意願,為中共獨裁政府服務。」
中共到處樹敵
對於中共這種對內對外都採用間諜模式的做法,李天明說:「它其實不怕樹敵,越多的人怕它,它就越滿足,越覺得自己可以橫行鄉裏,為所欲為。」
他說,中共總是希望人們覺得「你們都怕我,我誰都不怕」 。
哈裏斯認為,中共一方面是在拿有10幾億人的中國市場做賭註。另一方面,他們認為在互聯網上這樣做,可以增加他們在經濟、軍事及政治上的籌碼,因為有些行為已經涉及侵犯他國的主權。
他說,在互聯網上的威脅力,也是中共想要的。因為現在國際對互相連接系統的依賴越來越大,網絡攻擊可以導致工業癱瘓,政府陷入困境。
「網絡間諜活動肯定會越來越活躍。」哈裏斯說,中共在網絡上繼續投入大量資源,但加拿大政府在這方面可用的資源在減少,這是「很大的挑戰」。
========================
互聯網或加速中共倒臺
【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中共利用發展迅速的互聯網技術,在國內外的網絡上肆意搞監控和間諜活動,給大陸民眾帶來恐懼,給民主社會帶來應對的難度。但多倫多時事評論員李天明認為,互聯網像一把雙刃劍,最終可能使中共更快倒臺。
多倫多大學公民實驗室(The Citizen Lab)去年下半年出了新書《微博上的封鎖》(Blocked on Weibo)。作者Jason Q. Ng稱,他的研究發現,微博上應該有10萬人在做審查,因為有些封鎖行動在幾秒鐘內發生,而中國有近6億個微博用戶。
李天明說,中共在網上過濾的敏感詞很多,網民只能通過創造一些代碼來傳播敏感信息,比如8的平方代表64,但8的平方也會很快變成敏感詞被過濾。中共還大量地對公民進行監聽,不考慮任何法律限制。
「對於這個為達目的,可以不講道德,不擇手段的中共政府,它掌握的科技越先進,欺壓民眾就越深入。」他說,「高科技有兩面性,被壞人掌握,其害人的能力會提高;被好人掌握,其保護公民的效率會提高。」
「西方絕對不可能接受共產主義。共產主義不但奴役本國人,還向世界擴散,像毒瘤一樣。」李天明說,大陸的民眾也不會屈服,中共設置防火牆限制自由,微博要求實名登記,甚至把不願配合其監控中國人的谷歌趕出中國。人們就利用各種翻牆工具看國外的自由信息,網絡的信息量太大,不可能完全封住。「高科技給了魔鬼殺人的武器,也給了民眾抗爭的利器。」
他說,隨著中國人的抗爭越來越激烈,暴政會越變得越脆弱。「他們有一天垮臺的時候,會越快,越突然。」
(責任編輯:滕冬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