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tvsmo.com

《經濟學人》再評馬英九:兩岸政策失敗

人氣: 45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4年03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黃捷瑄編譯報導)《服貿協議》造成的政治僵局持續,國際期刊《經濟學人》特別至台北訪問台灣總統馬英九,並連續二週報導事件。最新的文章批評,在台北的馬英九「仍然像任何一位不願承認自己在政策上有任何根本缺陷的北京領導人。」分析馬英九6年的兩岸政策相當失敗。

學生占領立法院的行動剛開始時,《經濟學人》便以〈議會中的學生〉(Students in House)警告此事棘手。一週後的3月29日,《經濟學人》再以一篇描述事件發展的報導〈操縱貿易障礙〉(Manning the trade barriers),及評論〈鹿茸上的困境〉(On the antlers of a dilemma)講述馬英九拉近兩岸關係的努力失敗。

「兩岸拉警報」

《經濟學人》在Youtube公開了馬英九受訪的影片「兩岸拉警報」(Strait of alarm)。影片中說著流利中文的記者問了四個問題,首先是為何有此爭議?馬英九認為是協議在立法院的程序不被認同,馬認為「回到這個框架上」,爭議就有解決的可能。接著記者幾乎難以啟齒地問到政府對此做了什麼努力。馬形容,協議在立法院多次遭到民進黨議員杯葛,馬認為應在「國會內部協議機制下」解決。

記者又問,不簽協議對台灣的影響。馬一如既往地說,台灣與中共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之後擴大了台灣的外交空間,這是拓展台灣國際貿易關係的必須,否則,台灣參與國際的「決心與誠意將受到質疑」。

最後記者切入馬英九是否期待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會晤。馬回答,他認為今年11月在北京舉行、不涉敏感主權議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是個好時機,不過北京當局已經以雙方領導人「不適合在國際場合」會面為由,迄今無具體答覆。但馬表明,仍會爭取機會。

(影片連結://www.youtube.com/watch?v=9atzzJD-8Uk)

拒絕認錯

至此,曾經評論馬英九「bumbler」(無能)的《經濟學人》直接以馬英九鬧的「鹿茸」(註)笑話為標題,在〈鹿茸上的困境〉開頭便說,總統府的馬英九看起來光鮮依然,只是回答問題時,似乎已說過很多次似得,耐心中帶著疲憊。馬英九的髮型茂密而油亮,宛如「中國中央政治局的委員」。人在「台北總統府」的馬英九「仍然像任何一位不願承認自己在政策上有任何根本缺陷的北京領導人」。

文章提到,馬或許將完成「兩岸歷史性和解」當作領導人的責任,希望像孫中山一樣得到兩岸的肯定。但現在,台灣與中國(共)仍然很遙遠。曾經是國民黨最受歡迎政治人物的馬英九,現在支持度只剩下9%。

儘管馬英九可以為任內簽了多少兩岸協議,大陸遊客增加多少、兩岸班機增加多少、兩岸三地貿易額增加多少等快速一體化數據自豪。《經濟學人》寫到,中國(共)從來沒有掩飾重新吸納台灣的戰略。中國(共)認為,台灣的經濟與中國越糾纏不清,對統一的抗拒就越少。像香港一樣,台灣是中國一個「自主的」區域。屆時不費一兵一卒,台灣將成為中國的一部份。對此,馬認為「和解」是阻止中共侵略的第一步。

〈鹿茸〉一文提醒,許多人誤以為台灣政治是爭論統一或獨立;但事實上卻是關於如何「保持現狀」。

折衷路線挫敗

文章提到,馬希望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以「經濟體領導人」的身份會晤,然而對中共而言,他們只視台灣為中國的一個省。中共拒絕馬習會提議,而馬卻認為「不是不可能」。這個背景可以解釋抗議運動對馬而言為何不是一個「小小的地方性困難」。雖然學生使用的手段不民主,學生和民進黨反對的理由也有些也似是而非。但重點是,協議「觸碰到了多數民眾不信任馬英九,以及不信任與中國大陸經濟一體化的脈絡」。

在台灣,有些人持台灣終將被美國放棄的悲觀主義,也有主張挑戰中共的冒險主義。馬英九試圖走一條「看似合理的折衷路線」。這條路走了6年,馬自己厭倦了;台灣民眾也厭倦了他。文末總結,2016年台灣或許可能選出另一個國民黨總統。不過,即便如此,如果馬英九希望在穩定的兩岸關係中卸任,並且被兩岸及世界承認為「歷史性和平使者」的角色,那他恐怕要失望了。

(註)馬英九3月14日在接見外賓,宣傳《服貿協議》與國際經貿的關係時,以台灣與新西蘭都生產鹿茸(鹿角)為例,卻將鹿茸解釋為「鹿耳朵裡面的毛」,成為這次爭議的場邊笑談之一,引發不小轟動。

(責任編輯:畢儒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