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12月04日訊】百年老店國民黨在最近的台灣九合一選舉中慘敗,尤其是首府台北的易手猶如一場強烈的政治地震,由此引發的「海嘯」大大超出台灣本島範圍,直接波及香港與中國內地。中港台兩岸三地之中,台灣現行的真普選的政治制度使它成為大中華地區最容易「變天」的地方。現在國民黨已經成為第一張倒下的多米諾骨牌,而推倒這張骨牌的真正力量是兩岸三地的中國人對「黨天下」的憤怒。
在太多的中國人,尤其是新生代的內心積鬱太久的憤怒通過互聯網、手機、IPAD等現代通信手段將一顆顆渴望正義與公平的心連繫在一起,匯聚成一股涵蓋整個大中華地區的巨大洪流,正在以橫掃一切腐敗舊弊之勢登上歷史的舞台。
無論是台灣的太陽花學運還是香港的雨傘運動都是新生代主導的這一歷史洪流中的浪潮,由此生成的歷史漩渦已經讓梁振英難以脫身,國民黨更是一沉沒頂,可是最巨大的「漩渦」不是在香港,也不是在台灣,它就在中國內地。因為北京才是「黨天下」的中心,才是當前在香港與台灣出現的這兩大「漩渦」的根源,而當前以香港學生新生代為弄潮兒的這場驚濤拍岸的歷史洪流正是為徹底摧毀「黨天下」而來的。
《九評共產黨》中對於「黨」有如下一段描述:
按《說文解字》,「黨」(繁體,上尚下黑)意即「尚黑」。「黨」,「黨人」,在漢語中含有貶義。孔子說:「君子矜而不爭, 群而不黨。」《論語》中註釋為:「相助匿非曰黨。」中國歷史上的政治小集團,往往被稱為「朋黨」,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不好的概念,與「狐朋狗黨」同義, 「結黨」和「營私」連在一起。
從歷史的角度看,「黨天下」本是「石器時代」的產物。聚沙為石、積土成山。似沙如土的一個個人為了共同的利益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個「山頭」,這就是「黨」的由來。比起形如一盤散沙的個人,高度組織化的山頭——「黨」顯然因彼此抱成團而擁有更大的資源與力量,因而在與相對鬆散的個人與組合的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因而得以排斥黨外異己,佔有更多的資源。於是為了抗衡一個「山頭」而出現更多的「山頭」,為打敗一個黨而形成更多的黨。歷史上黨同伐異、你死我活的黨爭便由此而來。
無論是崑崙山還是西奈山,總歸是山;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總歸是黨。當青天白日之下無處不是「山頭」,無處沒有黨權的時候,歷史就進入了「石器時代」,也就是黨天下。
兩杯水遇到一起就合為一杯更大的水,可是兩塊石頭碰到一起還是兩塊石頭。江河只是更多的水,山頭只是更大的石頭而已。人與人彼此間以利而合猶如積土成山,以義而合猶如積水成潭。水沒有自己的「山頭」,當河水與洛水相遇就匯成河洛之水。故老子曰:上善若水。
君子若水,群而不黨,沒有自己的「山頭」,在「石器時代」難免被聚沙為石、積土成山的「山頭」所掩埋。可是當歷史背景發生根本的變化,現代通信手段足以實現「海外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社會環境之下,「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規律自然會把一顆顆新生代的心凝聚在普世價值之下,從而匯成奔騰浩蕩、無堅不摧的歷史洪流。
從台灣太陽花學運到香港雨傘運動,再到這次台灣九合一選舉,無黨派候選人在台北的當選,這歷史洪流的巨大力量正日益為世人所看見,其流向所及,勢必夷平黨天下的一個個「山頭」,最終形成普世價值之下天下一家的局面。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隨著國民黨日落台北,「石器時代」與黨天下皆大勢已去。當年孫中山先生夢寐以求的天下為公的前景已然清晰可見,這才是炎黃子孫真正的中國夢!
責任編輯:朱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