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4年12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秉開編譯報導)智商(IQ)常用來評價一個人的能力,但其缺陷常被忽視,尤其在理智判斷方面,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IQ測試得到的智力水平和理性判斷似乎沒有必然的關係。
據《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12月30日報導,人們經常看到那些高智商的人對於實際事物作出很差的判斷和決定。報導中提到,「這樣的所作所為其實是告訴我們,智商測試並無法包含人的所有認知能力。智商的確忽視了人一些重要的面向。」
之所以「對聰明的人做蠢事的事感到驚訝」,是因為我們「抱持一個前提——智力等同於理智」,其實不是這樣。
據報導,如何對待和處理「理性障礙」(Dysrationalia)及其原因,思考這樣的問題是有實用價值的,因為我們正在被日益增強的所謂「更精準、更理性的判斷」等種種問題所困擾。
比如,在21世紀,我們受累於一種「淺層處理」(Shallow Processing)的概念,這種膚淺的觀念導致醫生選擇療效更差的治療方法;法律系統誤用信息;政府與企業管理浪費資源;甚至醫療上施用不必要的手術等等。
IQ評測並不能測量「理性障礙」。針對這個問題,報導舉出一些評估「理性障礙」的自測問答題,供讀者參考,自我評估理智判斷方面的有趣問題。
【測試題1】傑克看安妮,安妮看喬治。傑克已結婚,喬治沒有結婚。請問是不是一位已婚者在看一位未婚者呢?
(A)是
(B)不是
(C)無法判斷
80%以上的人可能選擇C。實際上,正確的答案是A。邏輯分析上訴情況:只有安妮的身份(婚否)未確定,所以需要這樣考慮——如果安妮已婚,那麼答案是A;如果安妮未婚,答案也是A(因為傑克看安妮,而傑克已婚)。
這個問題說明,選擇C的人(也就是大部分人)想當然的考慮問題,忽視這種情況下的信息不完全的前提,而且受到答案C的誤導,認為「C一定是正確的,否則就不會在問題中出現」。這也說明,人們做選擇往往和智力沒有關係。
報導還舉出諾貝爾獎獲得者生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測試「想當然」的一個小問題:
【測試題2】一個球拍和一個球的價格共1.10元,球拍比球貴1元多。那麼球的價格是多少?
大部分人頭腦中的第一個反應是,球為0.10元。其實,如果稍微仔細思考,第一反應得到的答案是錯的。因為如果球0.10元,那麼球和球拍的總價格就會變成1.20元,而不是給定的1.10元。
卡尼曼的研究發現,對於這個簡單的小問題,世界頂尖級的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的學生也會給出錯誤的答案,他們也會「認知錯誤」。
報導還給出一個認知錯誤的實例,反應「我的立場」偏見造成的判斷差異。
【測試題3】假設美國交通部發現這樣一個現象,車禍時某特定型號德國車的載客死亡率比家庭轎車的高8倍,於是禁止這種型號的德國車銷售和運行。那麼請問,你認為這種型號的德國車是否應禁止在美國銷售?是否應禁止在美國的大街上行駛?接下來,更為具體的問題是,其中所指的某特定型號假設是福特「探險者」汽車(Ford Explorer),而德國政府考慮禁止銷售這種型號的福特車,這樣合理嗎?在德國街道上禁行福特「探險者」,可以嗎?
報導說,這是一道2008年在美國的詹姆斯麥迪遜大學(James Madison University)進行的測試題。研究者得到的答案是這樣的:對於德國車是否在美國銷售和行駛,78.4%的人認為應該禁售、73.7%的人認為應該禁行;但是,對於福特是否在德國的銷售和運行,只有51.4%的人認為應該禁售、39.2%的人認為應該禁行。
這個測試題說明我們的道德判斷帶有「我的立場」的偏見,從而導致「理性障礙」(Dysrationalia),這種理性障礙和IQ測得的智力無關。
報導還舉出其他的一些心理現象,如哈佛大學認知學家大衛•帕金斯(David Perkins)提出的「心智構件」,如:規則、信息、處理步驟、策略和邏輯等等,這些內容不一定是全面的、完整的,因此會造成「心智構件」之間的間隔或缺陷(gap),這些都是智商檢測不到的內容。**
責任編輯:林秀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