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零食成癮一口接一口的真相(下)

作者:幕內秀夫

人氣: 59
【字號】    
   標籤: tags:

含量百分之百的危險性

生長於自然界中的食物含有各種不同的營養成分,牛排、豬五花肉、稻米、水果等受到大自然滋養的食物,除了具有甜味、鮮味與脂肪之外,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

其中還有許多尚未發現的營養素。一直以來,我們都是品嘗受到大自然滋養的當季美食,攝取生存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滿足心理需求。

可惜人心是貪婪的,自從發明了萃取美味精華的技術後,便製造出精製調味料,讓每個人一年四季都能隨時吃到美味料理。

白砂糖、糖粉或清涼飲料添加的葡萄糖漿(以玉米為主原料製造出的甜味調味料)等高果糖漿,幾乎百分之百皆為糖分。換句話說,這些都是完全去除其他營養素,只留下糖分並濃縮精製的產品。

以番薯為例,經過改良增加甜味的品種,糖分頂多只有百分之三十;一般人覺得偏甜的葡萄與蘋果,也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罷了。其實這樣的甜度已經足夠,但白砂糖的甜度竟是葡萄與蘋果的五倍。

由於這個緣故,當人食用添加砂糖的食品,大腦就能感受到番薯與水果無法比擬的強烈刺激感,而且人類大腦的運作機制天生就容易受到強烈快感所吸引,因此砂糖也會像酒類、香菸與毒品一樣,讓大腦下達「還想吃更多」的指令,導致攝取過量。

事實上,實驗結果也證實了砂糖擁有與毒品相同的成癮性。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科學家讓大鼠先養成大量攝取砂糖的習慣,再讓大鼠中斷攝取一段時間,接著再重新攝取之後,發現大鼠不只是拚了命地想要吃到砂糖,攝取量還比過去更高。

此時大鼠的大腦狀態很接近人類吸食古柯鹼或海洛英等具有成癮性的物質之後,腦中所引起的反應,而且大鼠的身體也出現了戒斷反應。

從這個實驗結果即可得知,含糖量百分之百的比例是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極為特殊的成分結構。個人認為精製砂糖不該被當成食品,而是應該放在藥局,視為藥品販售才是。

另一方面,自從市面上出現精製加工的「食用油」後,我們也養成了一年四季攝取脂肪鮮味的飲食習慣。芝麻的脂肪含量為百分之五十四,但芝麻油的脂肪含量則高達百分之百。不只如此,菜籽油、橄欖油與豬油的脂肪含量,也全都高達百分之百。

鮮味調味料也是精製加工的產品,幾乎百分之百都是麩胺酸鈉(monosodium glutamate,亦稱為味精)等鮮味成分,這也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質。「只要添加鮮味調味料,任何食物都會變好吃」的概念,不就跟藥品有異曲同工之妙?

食鹽也是同樣的道理。市面上當然也有少數「講究成分的鹽」或使用「天然鹽」等較健康的產品,但賣場上大多數還是含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氯化鈉(sodium chloride)的精製鹽。精製鹽的鹽分含量相當精純,媲美藥品等級,因此也有人稱為「化學鹽」。

味覺破壞是罹病的原因

從剛剛的例子不難發現,速食可以改變一個人的飲食習慣。但看看現實狀況,我也不得不說「速食還算是好的」。

千萬不要誤會,速食確實是不適合推廣的飲食型態,不過再怎麼說,速食還是由麵包(小麥)、肉類與馬鈴薯等食物組成的「正餐」,這一點比袋裝零食真的是好太多了……

袋裝零食與之前提到的面紙天婦羅可說是系出同門,袋裝零食完全沒有食材,純粹是利用「美味四重奏」的刺激性讓大腦覺得好吃罷了。

說穿了,我們只是在吃百分之百精製的「美味」而已,在天然食物中根本找不到如此強烈的刺激性,一旦我們習慣了這樣的刺激性,就會慢慢覺得正常飲食已經無法滿足我們的味覺需求,進而導致「味覺破壞」的結果。

若是早中晚三餐都習慣吃重鹹、重甜、高熱量與高脂肪飲食,我們的味覺需求將會愈來愈重口味,這樣的趨勢著實令人擔憂。

長期維持重口味的飲食習慣,遲早會罹患肥胖、糖尿病等生活習慣病,就算想「重拾健康」,也要花許多心力才能逐步調整飲食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將會面臨很大壓力。

當我們試圖扭轉大腦認定的習慣,這樣的行為通常會伴隨極大的痛苦,讓我們陷入「明知不好卻戒不掉」的狀態之中。由此可見,味覺破壞正是罹病的原因。@(本文結束)

摘編自 《為什麼一口接一口停不了?:揭開零食成癮的真相》 臉譜出版社 提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