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4月30日訊】大概從汶川地震時候起,「多難興邦」一詞開始越來越多地進入中國人視線。今年4月20日四川蘆山地震,該詞又一次被中共高層「集體提起」。4月23日中共高層開會,研究蘆山地震後抗震救災工作,除了依然高喊「多難興邦」,又格外加上一個「多難礪黨」。
艱難困苦,是可以磨練人的意志,促使人勵志發奮,類似「臥薪嚐膽」那樣的故事很多。但對中共來說,「多難興邦」的含義顯然不在於此。
第一,要區分災難的成因。難是偶然(自然)產生不可避免的,還是人為因素造成的?這很關鍵。
按照中共的邏輯,各種災害災難都無一例外屬於自然災害,天災,這是中共60多年一貫的說辭。比如1959—1961年餓死4,000萬人的大饑荒,完全是「大躍進」錯誤政策的結果,那三年風調雨順,根本沒有任何自然災害,中共為了掩蓋才杜撰了所謂「三年自然災害」之說。再比如汶川等地震,你說淨是豆腐渣工程(如校舍),焉能防震和不倒?納稅人養活的地震局毫無作為,總強調無法預報,民間預報地震還「違法」,政府為了穩定又經常瞞報或故意不報,那遭殃倒霉的只好是老百姓了。
所以,難是中共故意為之,故意設下的,故意造成的,中共是一切災難禍害的根源。
第二,難是中共故意指向中國人民的,目標單一而明確。
這是中共本性使然,要不中國人都過上幸福日子,各種權利應有盡有,那中共怎麼辦?之邪之毒之惡怎麼體現?中共的存在不能沒有用武之地,只有讓中國人始終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成天為各種事情奔忙,中共才好統治,起碼略施點兒小恩小惠,人民就會對黨國感恩戴德。
第三,難並非是推動歷史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所在。
人類幾千年史,留下來的大多是有益的正面經驗、普世的價值和正常發展帶來的成就。大漢天朝、大唐盛世、大宋繁榮、康乾輝煌等等,足以彪炳青史。對人來講,從歷史中吸取的應該是以正面的經驗為主,慘痛的教訓雖然可以引為借鑒,但不可能是社會的主流,更不可能成為社會進步的源動力所在。
從另一方面看,邦國的興旺與否,肯定不是災難的多少來決定,「難」與「興」之間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係。難多,可能興,也可能不興,估計大多數情況下還是不興為大。因為難太多太大,往往會使人不堪負重,寸步難行,甚至壓得人喘不過氣來,最終很可能阻礙社會前進。這是人們認識的一般分寸。
第四,中共「黨文化」邏輯思維中,有一種獨特的「災難情結」,對災難「情有獨鍾」,慣於把壞事(災難)變好事。
每當災難來臨,中共有一套固定的模式:(1)高度重視。又是領導批示,又是啟動應急預案,又是各級領導親民視察慰問;(2)部隊包括武警投入搶險救災,給人感覺好像在水災中、地震中才能看到軍隊的影子,外界則搞所謂捐款捐物(很多都是「作秀」);(3)文宣系統走上前台密切配合,正面報導(含封鎖消息與阻止真相傳播),政法公安「難中維穩」;(4)結尾是經黨和政府的英明領導,最終又一次「戰勝災難」,「取得(抗震救災鬥爭的)偉大勝利」!
這樣一作,人民群眾的災難痛苦就不存在了,變成了一場對黨和政府的歌功頌德。
其實,通過「災難」來達到「興邦」,不僅邏輯完全顛倒,其用心也是險惡的,目的只有一點,就是為了掩蓋中共的責任,替中共遮羞而已。
中共歷史上製造了一起又一起針對中國人的災難,殺人8,000萬,冤獄遍地,民不聊生,也許這就是中共強加給中國人的「多災多難」吧?
所以,在中共統治下,不僅「多難」興不了邦,中共的任何作法也都不能興邦。只有結束中共統治,中華民族才能真正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