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選讀:鮑照 擬行路難 十八首之一
鮑照(公元414~466),字明遠,南朝宋東海(今山東郯城)人。出身寒素,才華出眾。南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謁臨川王劉義慶,獻詩言志,被擢升為國侍郎。後來擔任臨海王劉子項前軍参軍,世稱「鮑参軍」。由於劉子項舉兵反叛明帝,兵敗,鮑照也被亂兵所殺。鮑照以詩賦著稱,長於樂府,與謝靈運、顏延之合稱「元嘉三大家」。作品題材廣泛,氣勢雄放,音節錯綜,尤擅七言歌行。
擬行路難 十八首之一
奉君金卮(1)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
七綵芙蓉之羽帳(2),九華葡萄(3)之錦衾。
紅顏零落歲將暮,寒光宛轉(4)時欲沉(5)。
願君裁悲且減思(6),聽我抵節(7)行路吟,(8)
不見柏梁銅雀(9)上,寧(10)聞古時清吹(11)音。
注釋
1. 金卮:黃金所鑄的酒杯,言其貴重。卮,音知,酒杯。
2. 七綵芙蓉之羽帳:飾有翠鳥羽毛的帳子,其上繡有七彩芙蓉圖飾花紋。
3. 九華葡萄:指錦衾上的花紋為九花葡萄。九,言其多。
4. 寒光:指流逝的時光。宛轉,指時序變化。
5. 沉:消逝。
6. 裁:減。思,愁思。裁悲且減思,減少悲傷與愁思。
7. 抵節:擊節,用手擊鼓以為節拍。抵,側擊。節,樂器名,即拊鼓。
8. 行路吟:指〈行路難〉曲。
9. 柏梁銅雀:柏梁台為漢武帝時所造,銅雀臺為曹操時所造。兩者皆為歌詠宴樂之所。
10. 寧:豈。
11. 清吹:悠揚的管樂。
賞析
〈行路難〉原為漢代歌謠,《樂府詩集》載入《雜曲歌辭》。晉人袁山松改變其音調,製造新詞,流行一時。現在古辭和袁山松辭均已失傳,今所存者,以鮑照〈擬行路難〉為最早。據《樂府詩集》卷七十云:「〈行路難〉,備炎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多以『君不見』為首。」可知〈行路難〉是用於歌詠人生多種憂患的。鮑照仿其形式做本組詩。主要抒發生命坎坷,懷才不遇之悲,均採用七言和雜言樂府。
詩的開頭四句,浮空而起,勸人勿憂,先向人奉獻四種解憂之物,而且每種解憂之物均十分精美。五六兩句情境忽轉,說明「紅顏零落」、「寒光宛轉」,人生是如此短促,反襯出前四句的美酒、雕琴、羽帳與錦衾等人間享樂不過是過眼煙雲,虛幻不真。於是在七八句時,詩人告訴我們,前四種解憂之物,不是最好的消愁工具,裁悲減愁之法,不如還是聽我唱首面對人生憂苦真相的〈行路難〉吧! 結尾借由昔時的柏梁台與銅雀台的風華,對照當下的今非昔比,詩寫至此嘎然而止,感嘆良多但卻發人深省,耐人尋味。
此詩感情激越奔放,有濃烈的氣氛渲染,語言清麗,作為序曲,既點清了題目,又能領起諸章。本篇為第一首,具詩序作用。
參考語譯
喝金色的酒杯所盛的美酒,彈用玳瑁裝飾、雕著花又盛在玉匣中的琴
臥於飾有翠鳥羽毛繡有七彩芙蓉圖飾花紋的帳子,蓋飾花紋為九花葡萄的錦衾
年輕的面貌都會隨著年月老化,光陰都會隨著時間流逝
希望您少些傷悲與愁思,還是聽我吟唱〈行路難〉吧!
當年柏梁、銅雀台上歌舞宴樂的景象現已不再,只能聽聞用管樂來吟唱的古調了。@
摘自《古詩選讀》文津出版社 提供
【古詩選讀(附吟唱光碟)】邱宜文主編 文津出版社
「誦詩三百、歌詩三 百」,詩歌本 為最精煉且富音樂性之文學,古以弦歌雅樂,匡正民心。本書選錄唐以前最富代表性之詩篇,加以註釋賞析;並集合兩岸傑出音樂工作者,重譯古譜及吟唱,還原古 代笙歌吟詠之風。全書內容含古歌謠、《詩經》、《樂府》、《古詩十九首》、魏晉南北朝詩作等約90首經典篇章。附錄光碟曲目選自唐《風雅十二詩譜》、明 《魏氏樂譜》、清《詩經樂譜》,及今人創作曲等,優美純淨,重現古廟堂大雅之聲。希望提供國人一分可資潛移默化,達成溫柔敦厚詩教目的之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