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歌謠
古歌謠為散見於典籍中的上古逸詩,今所見者多錄於郭茂倩《樂府詩集》與沈德潛《古詩源》中。由於古歌謠常是應事即景,信口而歌者,其文字簡短,甚至僅有片語隻言,故而未收錄於《詩經》中,但在浩如江海的古典詩篇裡,古歌謠仍占有著重要的一席之地,沈德潛在其《古詩源•序》中便提到:「使覽者窮本知變,以漸窺風雅之遺意。猶觀海者由(辵+羊)河上之以溯崑崙之源,於詩教未必無少助也。」
卿雲歌 三首
一、卿雲歌
卿雲(1)爛兮(2),糺縵縵兮(3)。日月光華,旦(4)復旦兮。
二、八伯(5)歌
明明上天,爛然星陳(6)。日月光華,弘(7)於一人。
三、帝載歌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時順經,萬姓允(8)誠。
於予論樂,配天之靈。遷于賢善(9),莫不咸聽(10)。
鼚(11)乎鼓之,軒(12)乎舞之,菁華已竭,褰裳(13)去之(14)。
註釋
(1). 卿雲:或作「慶雲」、「景雲」,即祥瑞之雲氣也。《史記•天官書》曰:「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鬱鬱紛紛,蕭索輪囷,是謂慶雲。」慶雲即卿雲,蓋和氣也。
(2). 爛:光輝顯著也。《詩經‧鄭風‧女曰雞鳴》:「子興視夜,明星有爛。」
(3). 糺:同「糾」,纏繞也。縵,無紋彩的絲綢。縵縵,形容雲朵如綢緞舒緩迴環,由厚轉薄的樣子;喻教化之廣被。
(4). 旦:日出。
(5). 八伯:八方諸侯。
(6). 陳:羅列。
(7). 弘:大也。指發揚光大。
(8). 允:信也。
(9). 遷于賢善:教化百姓使性情皆能趨於淳善。
(10). 咸:皆也。
(11). 鼚:讀如張,鼓聲也。
(12). 軒:舉手貌。
(13). 褰:讀如牽,揭也。褰裳,提起衣裳。《詩經‧鄭風‧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14). 去:離開。褰裳去之,言毫無沾染與留戀,將帝位禪讓後離去。
賞析
〈卿雲歌〉三首傳為帝舜讓位於大禹時,大宴群臣百工的集體唱和之作,據《尚書大
傳‧虞舜傳》載:「舜將禪禹,於時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雲〉。帝乃唱之曰:『卿雲爛兮』;八伯咸進,稽首曰:『明明上天』;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這首歌分為三部分,首段即〈卿雲歌〉開場:是百工俊乂(各行業賢達人士)對於禪讓制度的歌誦;二段又名〈八伯歌〉,是八方諸侯表達對於帝舜美德的感佩;三段是帝舜自己的歌唱,向上天表述心跡,說明願以美德聖樂教化人民,並不視天下為一己所有的大公無私之心。
由於〈卿雲歌〉的歌詞氣象崇高,1905年初,馬相伯取歌詞中「旦復旦兮」之「復旦」二字作為大學校名,其後更曾兩次成為中國國歌。第一次是1913年4月8日,民國成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指示公開徵集國歌詞曲,眾議院議員汪榮寶認為《卿雲歌》「氣象高澤,超越萬流」,「惟歌詞太簡,不便長言」,可於其後增益或複疊其詞,因此請當時僑居北京的法籍比利時音樂家奧士東為《卿雲歌》作曲,並於句末添詞,曰:「卿雲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成為第一屆正式國會開會典禮上暫用之臨時國歌。1914年袁世凱下令廢止《卿雲歌》,迨袁世凱下臺,1919年北洋政府又將《卿雲歌》添加之結尾兩句刪除,配上蕭友梅譜曲,再度作為國歌。
〈卿雲歌〉全篇均流露敬天崇德之情,與盛世純正的思想。由百工群臣以至天子,均能效法光明的天命,無私無我。末句虞舜所言「菁華已竭,褰裳去之」,表明對於天下高位之無所顧惜,如褰裳涉水,不沾己身,過後毫不留戀的高潔行徑,尤其令人震動。
參考語譯
百工俊乂歌頌:祥雲聚集如此光輝燦爛,如同素色的綢緞在天上舒捲糾纏。太陽和月亮帶給大地的光明呀,將會一天一天的接續,永久承傳。(歌頌舜禪位於新帝,就像日月把光明不斷地傳下去)。
八方諸侯齊賀:光明而崇高的上天,明亮顯著的星辰羅列。太陽和月亮的光輝,都由聖王一人發揚。
帝舜自唱:日月有其升落的規律,星辰按照自己的軌道運行,一年四季遵守正道來對待百姓,百姓就會真心實意地擁戴歸心。我用美好的樂曲來教化人民,順應著天意譜作德音。只要能啟發人們的賢德與善性,就沒有誰不願意順從和聆聽。咚咚地擂起鼓吧,舉起雙手來跳舞;我將自己最好的一切(才能與智慧)都付出了,現在便撩起衣裳毫不眷戀地離去遠行。
摘自《古詩選讀》文津出版社 提供
【古詩選讀(附吟唱光碟)】邱宜文主編 文津出版社
「誦詩三百、歌詩三百」,詩歌本為最精煉且富音樂性之文學,古以弦歌雅樂,匡正民心。本書選錄唐以前最富代表性之詩篇,加以註釋賞析;並集合兩岸傑出音樂工作者,重譯古譜及吟唱,還原古代笙歌吟詠之風。全書內容含古歌謠、《詩經》、《樂府》、《古詩十九首》、魏晉南北朝詩作等約90首經典篇章。附錄光碟曲目選自唐《風雅十二詩譜》、明《魏氏樂譜》、清《詩經樂譜》,及今人創作曲等,優美純淨,重現古廟堂大雅之聲。希望提供國人一份可資潛移默化,達成溫柔敦厚詩教目的之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