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保爾遜先生,你想我是不是要去把頭髮剪短?」
查理抬起眼來,一臉驚愕。「為什麼?」
「因為我在想啊;吸引別人注意,這方法既保險、又簡單。」
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1869~1940),二十四歲,在他寫的短篇小說,〈柏妮絲剪髮記〉(Bernice Bobs Her Hair,1920),以文筆變出一個叫柏妮絲(Bernice)的妙齡女子,從社交萬人迷淪為社交吸血鬼。小說出版於一九二○年,斯時,女子膽敢威脅要到理髮院去剪短頭髮,準會嚇得眾人目瞪口呆。她若果真現身理髮院,也準會萬人空巷,爭相走告。
然而,歷史終究還給法國自由派女性公道。這一款簡潔、俐落、長度僅達下巴的髮型,乍現人世之初,眾人無不譁然、駭異;啟其濫觴者;便是法國的自由派女性。例如優律詩美舞者凱莉亞西絲(註1),一九一三年曾因求愛不成,傷心欲絕,竟然就把一頭長長的秀髮剪掉,而她的舞蹈學生可可.香奈兒,也起而效尤。
越洋到了美國,短髮和短裙成了新品種放蕩狐狸精的標記,時人稱之為「太妹」(flapper)。只是,彼岸這裡疑神疑鬼的時尚專家,竟然把蘑菇頭的起源,直指向「布爾什維克思想」(bolshevism)。出亡的俄國知識分子選擇這樣的髮型,依《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解釋,是為了「方便易容,逃避警方追捕」。而他們一逃過了帝俄魔掌,落腳紐約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惹得當地藝術家爭相模仿,例如克萊拉.泰斯(Clara Tice,1888~1973)於一九○八年也剪短了頭髮。(十七世紀,「bob」〔短髮〕,便指輕便型假髮,後來又指截短的馬匹尾巴。)
這一款活潑俏麗的髮型得以風行全美,則要拜美國一名丰姿輕盈靈活的舞者之賜,愛琳.凱索(Irene Castle,1893~1969)。愛琳.凱索和她英俊瀟灑的先生, 維農(Veron Castle,1887~1918),以流暢的探戈(tango)和小碎步的馬克西(maxixe)馳名,躍為交際舞的偶像明星。一九一四年因為在動手術割盲腸之前,先行剪短頭髮,躍登報紙頭條。「一想到會有不認識的護士和助理在我頭上亂搞,我就受不了。」她說,「結果,一禮拜後,據稱有二百五十名婦女跟進,剪了短髮。再過一禮拜,人數上衝二千五百名──之後就數不清了。」亂飛的髮絲需要固定,有珍珠裝飾的髮帶也就應運而生──很快就被封作「凱索髮帶」(castle band)──「一字夾」(bobpin),一樣也是為了這一款新髮型而出現的發明。
雖然髮型大紅,卻也群情大譁。老古板的貴婦拿來玩兩面手法──戴假短髮。其他人就受罪了。有一報社的駐外特派員說,短髮為她「帶來生平第一次安逸自在的滋味」,不必再為她那一頭很難搞的亂髮去傷腦筋做造型。只是啊,採訪完法國的戰事準備回家之前,她還是把頭髮留長了。「我丈夫正好在短髮反對派之列」。
當時的反對勢力確實教人望而生畏。不少地區明令禁止學校老師、護士、店員、鐵路局人員剪短髮。「若有女孩子竟然跑去剪短頭髮,她的工作很可能會受影響,沒辦法發揮百分之百的實力。」這是巴爾的摩一位保險公司總經理的說法。他認為女性剪短髮,表示其人愛慕虛榮,不會專心。剛把頭髮剪短的少女,則是拿「剪刀手傑克」(註2)來搪塞父母、警察大人的盤問。紐約布朗克斯(Bronx)就有一名女孩,說她是在街上遇到強盜,被人硬抓了去剪短頭髮;皇后區(Queens)另一名十八歲的女孩,則說她是被「年約五十歲的義大利男子」,強行剪掉了她淺黃色的髮辮。
摩登,要用非常手段。費茲傑羅寫的柏妮絲故事,起自他十九歲離家去讀普林斯頓(Princeton)大學,他十四歲妹妹安娜貝兒(Annabel)寫的十頁長家書。費茲傑羅在信裡傳授妹妹蛻變為迷人、摩登女性的訣竅。費茲傑羅跟妹妹說,眉毛要修,帽子要俏麗,笨笨的走路姿勢要改得優雅一點,要會跟男生開玩笑,卻也要琢磨出「楚楚可憐、動人心弦」的表情,才能贏得男生的傾心(也就是:斂首低眉,隔著睫毛直視對方的眼睛)。「妳的頭髮很漂亮,」費茲傑羅評估妹妹長相最大的優點,老實表示,「所以,應該還有辦法在這上面下一點工夫。」@
註1:凱莉亞西絲(Caryathis,藝名;原名:Élisabeth Toulemont,1888~1971):周旋於法國藝文名流,曾是默劇大師查爾.杜蘭(Charles Dullin)的情婦,和電影詩人尚.考克多(Jean Cocteau,1889~1963)、詩人畫家麥克斯.雅各(Max Jacob,1876~1944)來往甚密,作曲家薩蒂(Éric Alfred Leslie Satie,1866~1925)也曾為她寫曲。
註2:「剪刀手傑克」(Jack-the-Clipper):仿自十九世紀末年橫行英國倫敦的殺人魔諢名:「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
轉載自:《古典時尚趣味考》 野人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