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一言:缺失民主文化的民主
【大紀元2012年10月06日訊】很明顯的事實是,同時民主理念下建立的民主制度和政權及其社會,有優劣之分。這是為甚麼?多數論者把劣之民主原因歸咎於民族劣根性,其次是舊勢力作祟。這些理論都有事實根據。
我想從另一角度談談這個問題。
有民主文化的民主是優質民主;反之,沒有民主文化的民主是劣質民主。
有人群就有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要求渴望,人與人之間就會有矛盾;民主是人的民主,自然就有矛盾衝突和鬥爭,於是怎麼樣解決矛盾衝突,把鬥爭引向理性,建立一個更宜人的社會,這就是政治。政治有專制民主之分。專制建立宜於少數人苦於多數人秩序;民主建立宜於多數人保護少數人秩序。就總體而言,民主是優勢政治,專制是劣勢政治。但是,很明顯現今眾多民主國家之中,也存在優劣之分。
何以如此?
原因是當政治重權力,甚至唯權力(民主程序),缺失民主文化(民主精神)時,是劣民主;當政治既重權力又重民主文化,兩者取得均衡兼備時,多會是優民主。
甚麼是「民主文化」?不同的人不同的利益和意願的衡突,人們意願本身也有矛盾衡突,例如既渴望平等又追求自由、既渴望安全又企圖冒險、既追求個人權益又要顧及集體等等矛盾衡突。社會如何管理這些矛盾衡突呢?權力壓制是最常見、歷史最長久的一種;這種管理思想和意旨,叫做專制文化。一種是通過衝突各方交流對話達成妥協、共識,協議出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這種管理思想和意旨,叫做民主文化。
別的文化可能只要認識它就算是有這麼一種文化,但民主文化是社會管理的文化,所以要在社會運作過程中實踐了它才能算是有民主文化。例如,我們最常見的民主文化表現形式是「尊重少數」。就是我多數行使決定權力之後(之外)不侵犯你少數權利;這個表達往往會把少數抽像化、空虛化。如果你多數行使權力之時不實踐與少數交流對話達成妥協、共識協議出少數一方能接受的方案,沒有這個具體實際的運作,就不存在民主文化;沒有這個實際運作的尊重少數,也就是沒有實質內容、只是空洞抽像的精神安慰而已。可見,在沒有民主文化狀況下,在少數不作為或無可作為時,少數權利很難保證不受到侵犯。
或者可以這樣說,甚麼是民主?民主就是「民民皆主」。民民皆主內在就含有民民平等之義;不平等必然只能高者作主低者為奴。但是這裡說的民主是指政治民主,也就是管理人的民主,民主權力、程序也確定必然有掌權者和不掌權者,有權的就是能決策的強者,無權的是要遵守決策的弱者。若果強者決策沒有民主文化,即不用與弱者交流對話達成妥協、共識;這樣的決策和實施就形成一種奴隸主與奴隸的關係,這就是專制文化。若果強者決策有民主文化,即與弱者交流對話達成妥協、共識;這樣的決策和實施就形成一種民民平等的關係,這就是民主文化。
沒有民主文化還存在另一種嚴重危險。若果遇著少數是有力量者沒有得到民主文化善待,他們大作為反應時,也不會以民主文化回饋多數,而是用非民主方式爆發衝突。「民主就亂」,事實上多數是指這麼一種情況。亂的民主就是沒有民主文化的民主,顯現成一種劣民主;有民主文化的民主一般不會動亂,而會穩定協調,顯現成一種優勢民主。
根據以上對民主權力和民主文化的認知,現在可以進一步談談為甚麼要用民主文化善待異見者或少數了。
民主要解決的不是1+2=3和1+2=4這樣的黑白分明的對與錯問題,而是要解決另外問題。
這些要解決的問題包括:
其一,利益分配問題。
利益問題可能包含是非對錯問題,但更多的不是對錯問題,不能用權威裁決方法解決;因為權威者本身既得利益、認識、觀點立場偏頗,有可能判決不公而不能平等對待一些人、更會傷害一些人,因而,用權威裁決會因之製造更多更嚴重的新問題。最佳辦法是用交流對話達成妥協、共識解決;能妥協大體上說明各方都得到相對公平和滿意的對待,所以不會由之產生更多更嚴重問題;有利於滿足人們對秩序與和平的願望。
其二,民主權利與社會重要事件的立場觀點認知和應對問題。
這些思想認識問題更不能用權力權威判定是非黑白對錯;最佳辦法是保持存異、容忍雅量。這些都已經是常識,無需詳談。
其三,對人的尊重問題。
民主文化運作表現是強者平等對待弱者,含有尊重的意思,所以,民主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對人平等與尊重。不能平等待人、不能尊重他人絕對不是民主精神。這個民主精神就是個人權利是民主核心價值,它和人與人平等的普世價值相一致,可見,沒有民主文化的民主是一具民主軀殼,既有民主權力(程序),也有民主文化(精神)才是完整的民主
基於上述理由,一個有民主文化的民主社會能在矛盾衝突與有序和諧均衡中生存發展,一個缺少民主文化的民主社會多會陷入社會失衡衝突紛亂中。
一些在專制社會新建立起來的民主社會之所以會混亂不堪,就是因為有民主權力沒有民主文化。隨著民主價值認識普及、民主國家普建,有民主權力無民主文化的情況會逐漸消減,民主權力民主文化兼備者會逐漸增加。
20121001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