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產低速磁懸浮列車下線 專家:試驗田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1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金靖報導)1月20日,在中國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磁浮交通系統中心,一列三節編組「低速磁懸浮」列車駛下了生產線。據稱,該車設計最高時速100公里,最大載客量600人。

業內專家認為,磁懸浮的優勢之一,就是高速,如果不能實現高速,磁懸浮就失去了意義。在磁懸浮技術還未成熟、商業化運營還沒有經驗、安全可靠性等尚未驗證、特別是中國大陸研發力量非常薄弱的情況下,率先搞營運,無非是「世界第一」的黨文化思維在作怪,成了世界高科技試驗田。

「磁懸浮」的優劣

原鐵道部機車工程師詹姆斯對大紀元記者說,因為列車通過與軌道電磁鐵同性相斥,懸浮在軌道之上,運行中沒有輪、軌摩擦,只需克服空氣阻力,能源消耗少,噪音小,環保,速度高,俗稱陸上飛機。這是「磁懸浮」列車的最大優勢。

中國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宗祥稱,新下線的中低速「磁懸浮」列車設計最高時速100公里、最大載客量約600人,完全具備投入實際運營的能力。

詹姆斯表示,磁懸浮的最大劣勢,就是無法和現有任何交通系統兼容。特別在論證京滬高鐵時,因磁懸浮無法與現有鐵路系統兼容,最終被排除在選擇之外。

詹姆斯認為,磁懸浮的優勢之一就是高速,如果不能實現高速就失去了意義。低速磁懸浮,也只有大陸官方纔會提出這種概念。實際上他們之所以提倡搞低速磁懸浮,是因為沒有掌握高速磁懸浮技術,連真正的試驗線路還沒有,衝擊一次300或400的試驗速度記錄都沒有。

「當然大陸官方沒法談到高速,只能找出個低速磁懸浮糊弄事。這要在大陸以外,完全是個笑話了。」

研發力量薄弱 「勇」做世界「試驗田」

詹姆斯認為,正因為磁懸浮是新技術,風險高,所以世界各國儘管呼聲一度較高,但幾十年來,從未投入商業運營,商業運營經驗為零。德國、日本相繼在上世紀80年代建成試驗線,不斷衝擊極限速度,但始終沒有獲得商業化投資,就是因為安全風險太高。

詹姆斯表示,雖然技術還未成熟,商業化運營還沒有經驗,安全可靠性等尚未驗證。但上海仍然全套引進德國技術,建成機場線,成了世界上第一條商業運行線路,為全世界做試驗,結果是明顯的,投資也難以回收,成為失敗項目,無人再提及,也不敢再宣傳。而滬杭磁懸浮投資上千億,只為了節約10分鐘。其實都是官方政績思維在作怪。

詹姆斯回憶,中國大陸當時的磁懸浮技術剛剛起步時,首先是到德國和日本進行考察參觀,翻譯有限的公開資料,然後仿製,但至今沒有像樣的試驗線路,基礎研究也很有限。超導技術僅是其中的一項技術而已,不能代表中國現有的磁懸浮科研水平。目前真正在搞一些基礎研究的只是西南交通大學。首個參與的工廠,僅限於車體製造和列車組裝,沒有涉入較深的科研層面。

「當時北車長客與西南交大搞樣車前,俄羅斯知道信息後,專門派人來交流,看到中國廠家的圖紙,第一句話就說,你們準備搞日本模式,因為圖紙是中國的科技人員到日本拍照後測繪後,憑記憶復原出來的。之後俄羅斯空軍人員問,有多少人在搞磁懸浮,當知道只有現場的幾十人時,很驚訝,說俄羅斯比較慎重,雖然有數千人參與磁懸浮研究,還沒有造樣車和試驗線」。

責任編輯:姜斌

相關新聞
大陸工程師竊取磁懸浮列車技術被錄影
抗議磁懸浮官方恐慌 鄭恩寵續遭打壓
上海市民抗議磁懸浮遭當局暴力毆傷
上海反磁懸浮居民提出抗議遊行申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