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華五千神傳文化】大系列之「點睛文典」

點睛文典:拜年

千載雪
font print 人氣: 19
【字號】    
   標籤: tags:

耳熟能詳(代序)

最近幾個月以來,我一直在上班,在班上,我發現很多人對一些耳熟能詳的俗語、民俗、成語、方言等等的來歷很感興趣。有的甚至一個有意思的俗語的來歷,他們樂滋滋的說上幾天。

這個給我一種啟發,那就是越是喜聞樂見的東西越是能改變人,越是能讓人們接受甚至能銘刻心底。而且鑒於大陸百姓在中共邪黨建政之後,瘋狂的推廣黨文化,造成民眾對傳統文化認識上的斷層,導致原本善良的本性魔變成鬥爭與冷漠。社會問題層出不窮,道德在一日千里的下滑著,此時很多人提出了弘揚傳統文化,以解決道德危機,來清除中共邪黨建政以來對民眾的深深毒害,恢復傳統道德理念,明真偽,識善惡。

本系列就是基於以上考慮而創作整理出來的。每篇力求短小精悍,為了更加有喜聞樂見性,我在寫作中加入很多幽默和評論的「元素」。希望朋友們能喜歡;另外因在下才疏學淺,在寫作過程中肯定會有疏漏,望朋友們能不吝賜教。

在此深表感謝。

是為序。

2012年1月15日於蓮心齋

拜年

首先說說「年」,傳說「年」是一種怪獸,每到除夕的晚上,它就來興風作浪,於是人們關緊門窗,在除夕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做一頓豐盛的晚飯,互相說著高興的話,來緩解恐怖的心情。

後來發現竹子在扔到火堆中,爆裂時發出的響聲,可以把年這種怪獸嚇走,於是「爆竹」就誕生了。年三十燃放爆竹之後,人們就十分慶幸的又熬過了「年」的侵襲,所以人們紛紛奔走相賀,慶祝大難不死。

現在很多人把「拜年」當作一種融洽關係的方式。一般六十歲左右的人,在小的時候,好像都知道,很多平時關係不夠好或和誰心理有隔膜的時候,通過此時的「拜年」會把那些不愉快的東西化解。要說這方面,還真的有一個十分有趣的來歷。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清除了要加害於他的李元吉等一干人,當時程咬金和尉遲敬德等人可以說立下汗馬功勞。隨著江山一統,這些老臣也有些居功自傲。特別是程咬金和尉遲敬德。他們之間都覺得在滿朝文武中,他們自己功勞最大,誰也不服誰,互相拆臺、鬥氣。

這下子太宗很著急,又一時拿不定主意。後來魏徵向太宗進諫說:望陛下能屈尊一下,明日正值年三十,您給諸位大臣拜個年;也希望大臣們能在大年初一的時候,互相拜年道賀。太宗依言而做。

程咬金為人很是倔強。大年初一他在家裏盤算著,怎樣既不違抗皇命又可以不給尉遲敬德說「小話」。怎料,尉遲敬德首先登門拜賀,這下子令程咬金十分感動,自己也放下對尉遲敬德的成見,兩個人心中的疙瘩也就化解開了。

這正是:
拜年道賀解心結
同心協力在朝野
演繹佳話後世讚
千載回眸心潤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南宋遷都臨安(即杭州)後,制扇工藝更為發達,形成了許多的著名商號,如「徐茂之」、「青茂」、「陳家」、「周家」等品牌。自南宋以後,杭州制扇業極為發達,與絲綢、茶葉齊名,被視為「杭產三絕」,也是杭州「五杭」(杭剪、杭線、杭煙、杭粉、杭扇)之一。
  • 中國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隋唐之後,羽扇與紈扇大量出現,而這時期的文人墨客喜愛把玩扇子,視其為「懷袖雅物」,一些詩人詞人,除了飲酒作詩,經常邊搖紈扇邊吟詩作賦。歷代文人墨客們還在扇面上題詩作畫,抒情言志,形成了獨特的「扇子文化」 誤點成蠅 據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載,三國時,漢恆帝曾賜曹操一柄「九華扇」,十分名貴,其子曹子建特為此寫了一篇《九華扇賦》。 曹操便請楊修為他畫扇,不料楊修不小心將一滴墨掉到了扇上,他急中生智,將扇上的墨點畫成一隻欲飛的蒼蠅,曹操看後竟誤以為真,忙用手去拍打。從此,「誤點成蠅」的典故流傳至今。 唐伯虎巧畫扇面 唐伯虎很擅長畫扇面,他技藝超群,遠近聞名,有好事者不服氣,就故意出難題刁難。 一天,有人來請唐伯虎畫扇面,要求他在小小的扇畫上畫100只駱駝。唐伯虎什麼也沒說,點點頭就開始畫了起來。只見他先畫了一片沙漠,又在沙漠中間畫了一座孤峰兀立的大山。隨後在山的左側畫了一隻駱駝的後半身,它的前半身正被山壁擋住;在山的右側畫了一隻露出前半身的駱駝,正被主人牽著。畫完後,唐伯虎放下了筆。 來人一看就急了,說:「這可不夠一百隻啊!」唐伯虎立即又拿起筆來,在旁邊題了一首詩:「百隻駱駝繞山走,九十八隻在山後,尾駝露尾不見頭,頭駝露頭出山溝。」來人一看,啞口無言,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沒過幾天,又一個秀才模樣的人讓唐伯虎畫扇。他自己命了一個題,叫《花香》,但扇面上不要一瓣花。唐伯虎點點頭,就在扇面的右邊畫出幾片綠葉來,一群蜜蜂,一隻蝴蝶,正飛了過去。然後,唐伯虎在扇面上題了「花香」二字。秀才看了,讚歎不已。◇
  • 【大紀元2011年03月18日訊】簫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簫源自遠古時期的骨哨,歷史悠久,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其音量較小,常用於獨奏、琴簫合奏或絲竹樂演奏。由最初的四孔發展為現在的六孔(前面五個按音孔,後面有一個吹音孔)。 在秦漢至唐,「簫」一詞主要用作指編管的排簫,唐以後方專指豎吹之笛--即直簫。 現代的簫可分為洞簫、南簫和琴簫。傳統洞簫沿用古制,五音6孔;琴簫為8孔,為改進後降低聲音,適宜與古琴合奏;南簫,由中國唐代尺八發展而來,與日本目前流行之現代尺八分別為唐尺八所不同的兩個支派,目前僅見於民間和傳統南音音樂。 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疊音等,但靈敏度遠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等表現富有特性的技巧。但卻適合吹奏悠長、恬靜、抒情的曲調,表達幽靜,典雅的情感。
  • 古箏作爲中國傳統彈弦樂器,具有古老的歷史淵源和濃郁的民族特色,傳統箏曲古樸雅致。
  • 一張八仙桌,或四邊擺四張長凳、或兩側放兩把椅子,吃飯飲酒、喝茶待客,顯得穩定平和。
  • 塤(音同熏),是中國古代很重要的一種吹奏樂器,也是中國民族樂器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塤一般是用陶土燒製而成。因此又叫「陶塤」。這種樂器除了陶土製成的以外,也有用石、骨製成的。
  • 笙是中國古老的簧管樂器,在古代八音的樂器分類中(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笙屬於匏類。
  • 九州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對中國的泛稱,其來源於夏、商、周時代的地域區劃。
  • 徽州民居的白牆灰瓦,徽州祠堂的底蘊厚重,徽州牌坊的宏大精美,被稱為「徽州三絕」,已經成了今天徽州人的三大寶貴遺產。看了徽州牌坊的人都說:「徽州三絕,牌坊為最。」
  • 科舉制度萌芽於南北朝時期,創始於隋,又延續至元、明、清三代,前後經歷了一千三百年之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