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居家樂活

對孩子的陪伴

能不能陪伴孩子,往往考驗的是我們能不能陪伴自己(在前文「自我陪伴」中有加以討論每個人內在都有一個孩子存在)。

靠近孩子的心的方法很多,只要能讓孩子樂於參與的,能協助孩子表達的,能幫忙孩子澄清疑惑的方法,都值得一試。

而這些方法,大人不是自顧自的表達自己想告訴孩子的生命道理或教育規則,很重要的,這些方法,要能幫助我們傾聽孩子的心靈世界,也要能幫助我們敏感洞察他們的想法與感受,如此才有意義。

這些方法包括繪畫、繪本閱讀、說故事、戲劇(角色扮演)、玩偶劇、遊戲,各式各樣兼具創意與可以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方法都可以。

我特別喜歡用繪畫,因為繪畫是最原始的語言,當我們還不會書寫文字時,繪畫是表達自我最好的方法。

當孩子還不具有足夠能表達他們心情與感受的文字能力時,他們的畫就等同於他們的話。

一個小孩子其實就是一個情緒的有機體,他們的情緒沒有經過包裝與修飾,許多時候,是由情緒來主導他們的行動與反應。

而情緒推動行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他們的需求,或是避開他們所不喜歡的事。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不僅需要與孩子的情緒有連結,讓孩子感覺到情緒被同理,還需要協助孩子的情緒獲得調和,使他們經驗到情緒舒緩,重新獲得平衡的歷程。

如此,不僅可以讓孩子學習正向與情緒共處的方式,也可以讓孩子因為經歷到同理,而培養更多同理他人的能力。

例如,孩子跌倒在哭,同理的態度與回應是:「跌倒很痛對不對,你需要我揉一揉嗎?」這樣孩子會獲得同理與安撫,同時能夠對他人的跌倒也有一份同理心。

相反地,如果跌倒後,大人不聞不問,態度冷漠,那麼孩子感受到我怎麼樣都無所謂,不會有人關心,他漸漸的也變得不關心自己的感受,對他人的感受也冷漠以對。

失去情感連結,與失去同理心,是我們社會需要重視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將使孩子的世界越來越殘酷,也越來越喪失與人情感連結的能力。@(待續)

摘編自 《當傷痛來臨:陪伴的修練》 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