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居家乐活

对孩子的陪伴

能不能陪伴孩子,往往考验的是我们能不能陪伴自己(在前文“自我陪伴”中有加以讨论每个人内在都有一个孩子存在)。

靠近孩子的心的方法很多,只要能让孩子乐于参与的,能协助孩子表达的,能帮忙孩子澄清疑惑的方法,都值得一试。

而这些方法,大人不是自顾自的表达自己想告诉孩子的生命道理或教育规则,很重要的,这些方法,要能帮助我们倾听孩子的心灵世界,也要能帮助我们敏感洞察他们的想法与感受,如此才有意义。

这些方法包括绘画、绘本阅读、说故事、戏剧(角色扮演)、玩偶剧、游戏,各式各样兼具创意与可以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方法都可以。

我特别喜欢用绘画,因为绘画是最原始的语言,当我们还不会书写文字时,绘画是表达自我最好的方法。

当孩子还不具有足够能表达他们心情与感受的文字能力时,他们的画就等同于他们的话。

一个小孩子其实就是一个情绪的有机体,他们的情绪没有经过包装与修饰,许多时候,是由情绪来主导他们的行动与反应。

而情绪推动行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或是避开他们所不喜欢的事。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不仅需要与孩子的情绪有连结,让孩子感觉到情绪被同理,还需要协助孩子的情绪获得调和,使他们经验到情绪舒缓,重新获得平衡的历程。

如此,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习正向与情绪共处的方式,也可以让孩子因为经历到同理,而培养更多同理他人的能力。

例如,孩子跌倒在哭,同理的态度与回应是:“跌倒很痛对不对,你需要我揉一揉吗?”这样孩子会获得同理与安抚,同时能够对他人的跌倒也有一份同理心。

相反地,如果跌倒后,大人不闻不问,态度冷漠,那么孩子感受到我怎么样都无所谓,不会有人关心,他渐渐的也变得不关心自己的感受,对他人的感受也冷漠以对。

失去情感连结,与失去同理心,是我们社会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将使孩子的世界越来越残酷,也越来越丧失与人情感连结的能力。@(待续)

摘编自 《当伤痛来临:陪伴的修练》 宝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