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記者蔡濰楹編譯報導)結婚是每個人的終身大事,找到適合的另一半與正確的時機點,哪個比較重要呢?
根據布魯斯(Michael Bruce)博士在《每日心理學》(Psycology Today)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時間或許是ㄧ個重要的因素,但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德魯博士(Dr.Drew)在頭條新聞(Headline New)有個探討人們感情的節目。布魯斯從小聽愛線電台(Loveline)長大,他很欣賞德魯探討人們行為方面的研究。但對於這個節目帶給觀眾美和感受的品質持懷疑態度,因為感覺像是一個不斷跳出子母畫面的新聞節目,會讓觀眾想轉台的政治脫口秀,但是這位「愛情博士」吸引了他看完整個節目。
節目進行到一半時,德魯說了一句引人入勝的話:「典型的男性多半在結婚時會先考慮結婚的時機點而非他的另一半,相反的,女性只在乎她是否找到合適的對像。」這是多麼棒的想法!你覺得呢?
布魯斯認為德魯抓住了大部分人們感情的核心:「找到對的人。」但也很好奇他對男性感情方面的認識,為什麼只有男性認為時間是決定性因素?這是文化上的價值觀還是生物學上的因素?或是以上兩種的因素的結合?到底是甚麼關鍵性因素呢?
表面上有個老套的描述,當男性不符合德魯的分析時,他們才會結婚。也就是說,當一個男人終於獲得他努力工作的成果時,才決定要安頓下來,但卻會讓人不禁聯想到,他其實是個禿頭,頂著大肚子又老的單身漢。
假設他已有心上人,只不過在事業成功前,覺得自己還不夠成熟、財務上不夠穩定來承諾這終身大事。他會想結婚也許是因為覺得,此時只有他的另一半能在追尋夢想的夢魘與孤獨中陪伴他。
那麼,判定決定是否該結婚,是否有道德上的因素呢?答案是肯定的。
舉個例子,一個為了錢而與不相愛的另一半結婚的女人,是否應該受到道德上的批評?是的。如果能同時兼顧「適當的時間點」以及「找到對的人」這兩個結婚的因素,代表這兩個因素一點都不互斥,但也可能在錯誤的時機點遇到合適的人選。
在浪漫的文學與電影中,這種情結很常見,往往成為故事的主軸。例如最常見的情結就是:兩個人在因緣際會下認識,且具有共同的經歷,可惜的是,時機點不對。男方正準備要與樂團巡迴演出,女方卻只能在家好好練習。
不知道德魯的妻子對於他的想法有甚麼感受。你是否認為他對女性不夠尊重?抑或是他能精闢的洞悉男性的心理?
那麼對男性而言,離婚、分手的時間也是關鍵性的因素嗎?如果男人認為他在結婚時的時機點很好,也會有反效果嗎?布魯斯認為,在某些方面來說是對的,對目前時下年輕人而言,這又是一個新穎的策略。
還記得電影「等不及說愛你」(Can’t Hardly Wait)的普里斯(Mike Dexter)與校花艾曼達(Amanda)分手只因為他要上大學?不知你是否聽過這個笑話:「當一個新醫生首先要做甚麼?找一個辣妹女朋友。」我想,過渡期似乎是刺激這些決定的因素,而非時機。
決定是否談戀愛、結婚的因素可能會受到某些事件的影響,不單單只有時間的因素。例如:一件事情的發生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但也有一些習慣性發生的事情,可能會影響雙方決定是否該結婚、離婚等。
布魯斯認為時間是一個關鍵性因素,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穿插在其中,好檢視我們的行為。他認為德魯把太多因素歸咎於時間,但在其他複雜的情緒與非理性上的解釋太少,時間或許是ㄧ個重要的因素,但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