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吉見俊哉對城市的另一個觀察視角,所謂的都市化意味著做為都市裝置的新聞雜誌、收音機、留聲機、百貨公司、博覽會的舉辦等彼此相關聯的媒介的大眾化與商品化。
這個觀點指出了都市空間發展過程當中,軟硬體之間的相互滲透。廣告海報也是如此,謝雷儘管創作初期以女性歡娛形象的創作為主,不過,嶄新的都市空間如咖啡館或是音樂廳等等也迅速成為廣告海報的題材。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或許是迄今在巴黎紀念品店經常可見的黑貓夜總會廣告海報。黑貓夜總會於一八八二年於巴黎的蒙馬特成立。
這家夜總會的成立源自沙利斯(Rodolphe Salis)與古德(?mile Goudeau)的相遇。這兩人有不同的朋友圈,沙利斯熟識各式畫家,高德則與舞文弄墨的文人交好。
而沙利斯的父母原本就自己造酒經營酒吧。於是兩人開始以此為基礎外加現場歌曲舞蹈的表演,黑貓夜總會很快成為巴黎文人畫家的買醉狂歡之處。這種氛圍,也被視為「世紀末」(fin desi?cle)頹廢的象徵之一。
現今所常見的黑貓夜總會廣告海報, 出自一八九六年畫家史坦倫(Th?ophile-Alexandre Steinlen)的手筆。
廣告海報的出現,也產生了特定的廣告空間。巴黎街頭仍時而可見、專為廣告海報而設計的莫里斯塔(Morriscolumn)就是昔日的廣告空間。
依日本專研法國文化的鹿島茂的研究,一八六三年,劇場經營著為使一般大眾得以知道每天劇場所演出的節目,在劇場與印刷業者的構思之下,一八六八年巴黎市區開始出現廣告塔,該廣告塔因為是賈布里爾•莫里斯(Gabriel Morris)所設計,又名莫里斯塔(Colonne Morris)。
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的《追憶似水年華》當中,就回憶了每天早晨為了知道劇場有哪些表演節目走到莫里斯塔觀看劇場廣告的心情;儘管僅是隻字片語與簡單的畫作,但文字與畫作的交織之下,瞬間產生一種美好的想像。
莫里斯塔的出現,也意味著廣告逐漸進入空間領域,一八七四年廣告也開始出現在巴黎與其他城市之間遠距旅行的交通車上;除此之外,一八八一年,法國政府取消對報紙的事前審查、一八八四年巴黎市政府也下放權力給次級地方政府,允許他們租用空間給民間業者。
在一個城市空間逐漸開放的情形之下,廣告海報也正是在空間對廣告逐漸的開放更加大量出現。
隨著巴黎都市空間的開展,加上廣告海報的迅速發展;廣告海報也滲透至巴黎的城市空間,例如一九○○年通車的巴黎地鐵站就是廣告海報充分展示的空間。
廣告海報在巴黎空間的滲透,也使得巴黎成為街頭的美術館,而當時甚至也出現展示廣告海報的小型博物館。@(待續)
摘編自 《世博花都,巴黎城市風景:美好年代.巴黎片斷》 山岳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