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8日訊】5月31號,德國前總統科勒突然辭職。6月30號,德國聯邦大會選舉新總統。這期間一幕幕民主社會權力的更迭、自由與法制的平衡、媒體無冕之王的作用,是否能帶給現代中國一些啟示?
科勒被迫辭職始末
讓我們首先回顧一下科勒被迫辭職的始末。
5月22日,德國前總統豪斯特‧科勒(Horst Köhler)在訪問阿富汗之後對媒體說,「為保障我們的利益,例如為保障貿易道路的暢通,軍事行動是必要的。」一開始,這話並沒有引起公眾的注意。只是一位20歲的圖賓根大學的學生施艾伯勒(Jonas Schaible)覺得這有違憲法。因為德國憲法中規定國防軍的責任是保衛國家安全以及參與國際軍事行動,並非出於保衛國家經濟利益。於是他在自己的博客裡把這個問題提出來。
五天後,德國各大媒體猛烈抨擊這一為利益開戰的言論;十天後,5月31日下午兩點,科勒在柏林總統府召開臨時新聞發佈會。他語氣沉重地說:
「我很遺憾,我的講話在這樣一個對我們國家重要而艱難的問題上招來誤解。這是對我的工作缺乏尊重。在此,我宣佈辭去聯邦總統一職,並且立即生效。我感謝信任我和支持我的所有人。對於我,能作為總統為德國服務,是一種的榮譽。」
德國總統辭職,這還史無前例,令全德國震驚。現年67歲的科勒是圖賓根大學的博士,曾擔任前總理科爾的部長辦公室主任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等政界、商界要職。在外,科勒以從容穩健的氣度為德國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在內,他真誠坦率的性格贏得了百姓的喜愛。在2005年11月11號,當中共黨魁胡錦濤來訪時,科勒以德國總統的身份明確的告訴他,沒有國家不需要人民自由發揮的創造力,追求自由與尊嚴是普世價值。
儘管留給人民很多不解和遺憾,科勒還是辭職了。按照德國的憲法,德國必須在一個月內選舉出新總統,在此之前由德國上議院議長伯恩森(Jens Boehrnsen)代理總統一職。
總統候選人的背景
科勒宣佈辭職後第三天,6月3號晚,執政的基民盟、基社盟和自民黨公佈了共同的總統候選人——克里斯蒂安‧伍爾夫(Christian Wulff)。51歲的伍爾夫是基民盟黨派中的副主席、現任下薩克森州的州長。
德國在野黨社民黨和綠黨也公佈了自己的總統候選人——約阿信畝‧高克(Joachim Gauck),70歲的高克出身是前東德的牧師、人權活動家。兩德統一後他是第一個負責東德秘密警察檔案的政府專員。
左派黨的候選人是一位女歌唱家約新畝森(Jochimsen)女士。
由於左派的票數有限,獲得勝算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所以他們的候選人始終沒有引起公眾的重視。
兩位男性總統候選人性格上都比較溫和,說話慢聲細語,給人的感覺不是鷹派人物。
伍爾夫在這次競選總統時對媒體表示,這是自己平生最大聲的對眾人說話了。也許正是因為不擅長演講,他在1994和1998年競選下薩克森州州長時,兩次輸給了後來的總理施羅德。施羅德曾多次嘲諷他的失敗,但伍爾夫閉緊嘴巴,韜光養晦。終於在2003年第三次競選時當選下薩克森州州長。因此,伍爾夫被外界譽為具有典型日耳曼人性格的德國人——外表冷靜,內心堅韌。伍爾夫目前在基民盟黨中是最有實力的政治家,也被視為是總理梅克爾(又譯為:默克爾)的內部挑戰者。
臉上深邃的皺紋如同刀刻上去一般,這是高克給人的第一印象。他曾以牧師的身份領導過東德時期的民主運動,在德國東部地區享有很高的聲譽。在經歷過德國共產黨的種種罪惡後,高克在公開場合中曾毫無隱晦的將共產集權和納粹法西斯並列為同一級別的反人類兇手。這在人格和道義上都符合了老百姓對國家總統的要求,因此在選舉前的民意調查中,高克領先於政治經驗豐富的伍爾夫。但高克是無黨籍人士,他的主張和推舉他的社民黨和綠黨並無很多相同點,因此,有分析認為,這只是在野黨為贏得各方選票而利用高克而已。
選舉全過程
雖然德國老百姓看好高克,但德國總統是由聯邦大會匿名選出的。聯邦大會不只包括聯邦議會的議員,而且還有同樣數目的各州代表組成,一共1244人,其中黑黃聯盟的執政黨有644人、社民黨333、綠黨129、左派黨124、其餘14人。州議會代表多是社會名人,而不是政治家。按照德國憲法規定,在第一輪和第二輪投票時,只有總統候選人取得絕對多數票623票才能成為總統。如果兩輪都沒有結果,在第三輪投票中,獲得多數票的候選人即可當選。
6月30號投票當天,因有兩位社民黨代表無法出席,令此次的當選合格票數也相應減少。
30日下午2點,德國首都柏林的議會大廳裡,聯邦大會主席拉莫特宣佈第一輪投票結果:伍爾夫600票,高克499票,約新畝森女士126票。沒有一位候選人超過622票。對於第一輪小試牛刀的結果,左派黨非常滿意,因為他們的候選人比自己的代表人數多得了兩票;而高克也得到了比社民黨、綠黨參與投票的代表總數多出將近40票的優良戰績;而這也恰恰令執政黨聯盟暴露出其軟肋——黨內的議員代表並沒有全數選擇自己推舉的候選人。第一輪投票的結果顯示,至少有40多位聯盟黨代表臨陣倒戈。
有的參選代表認為,這是選舉德國總統,和執政黨的鞏固沒關係。自己黨派裡的代表選了競爭對手的候選人,正說明這是民主選舉,選舉很公正。在第二輪投票開始前,各黨派都各自動員,為第二輪投票做最後的努力。
下午3點,大會主席拉莫特宣佈開始第二輪投票。在等候投票結果時,坐在總理梅克爾旁邊的伍爾夫看上去雖然極其平靜,只是他在胸前指尖相抵的雙手,令人隱隱感覺到他的一絲忐忑不安。而對手高克此時深鎖的濃眉與緊繃的面孔明顯的釋放出壓抑的情緒。結果,伍爾夫比第一輪多得了15票,達到615票,但還是未能達到絕對多數的要求。高克在此輪投票中卻僅得490票,丟了9票的支持。左派黨候選人也少了3票,獲得123票。
在德國總統選舉的歷史上,經歷過三次投票勝出的總統至今還只有兩位。而6月30日的新任總統選舉無疑是在刷新這一歷史記錄。傍晚6點,當聯邦大會主席宣佈要進行第三輪投票時,社民黨和綠黨聲明還需要時間和左派黨協商,因此投票不得不推遲將近一個小時。左派黨最後聲明,自己的候選人退出第三輪競選,其黨內代表可對其他二位候選人自由投票。那麼,左派124位代表的意向到底為何,成為各方揣測的焦點。是會拋開立場的去選擇視共產黨為納粹的高克?還是游移向立場完全對立的黑黃聯盟?這給第三輪的選舉增加了一絲新的懸念。
終於第三輪投票揭曉,同時也帶來了出人意料的戲劇性結果。伍爾夫共得625票,不僅遙遙領先,同時比絕對多數的要求還多三票。而高克僅得494票。那左派的124人到底都投票給了誰呢?統計的結果顯示,第三輪投票中,有121票棄權票。左派代表幾乎是全體棄權。
經過9個多小時馬拉松式的選舉,德國聯邦大會終於在6月30日晚上投票選出了第十屆德國總統克里斯蒂安.伍爾夫(Christian Wulff),同時也讓伍爾夫奪得德國歷史上最年輕總統的美譽。議會大廳執政黨議員們的微笑和掌聲頓時把一整天瀰漫在這裡的緊張和壓抑一掃而空。
伍爾夫走上議會中心的講台,發表獲選感言。對這場艱難的選舉,他不失詼諧地說:
「其實我從失敗中學到的東西總是多於從勝利中學到的東西。假如我告訴你們,我第三次競選才當選州長,而這個過程持續了9年,那麼今天的聯邦大會相對來說時間就是短的。」
選舉結束後,各政黨只是鬆了大半口氣,接下來他們還要面臨各大媒體的密集拷問。德國電視一台的記者問總理梅克爾,執政黨在票數超過絕對多數的情況下,還經歷3次投票才把自己的候選人推上總統位置,對此梅克爾有何感想?梅克爾回答說,她不想懷疑自己的同事,並且在第三輪投票中,很多人改變了以前的判斷,作出了正確的選擇,這就很好。
而社民黨、綠黨和左派黨那邊,面對高克的敗選呈現出互不諒解的僵局。社民黨說左派黨錯過了一個歷史性的機遇。綠黨認為,左派黨的棄權說明他們不懂退讓、缺乏決策能力。左派黨則痛斥社民黨和綠黨在確定候選人之前沒和他們溝通。這場口水戰隨著夜色的漸漸加深才慢慢平息下來。
隨後幾天裡,德國主流媒體在恭賀新總統產生的同時,也針對執政黨在這次選舉中的分歧表現進行嚴厲的聲討。黑黃聯盟在超過絕對多數票勝選後,在媒體裡給公眾的印象裡是比敗選的一方還糟。
德國新總統宣誓就職
在選舉結果出來的第三天,7月2號下午1點,克里斯蒂安.伍爾夫在德國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的共同會議上宣誓就職。他對照著法律規定的樣本,宣誓道:
「我發誓我要為德國人民的利益盡全力,為人民做更多有益之事,保護使他們免受傷害。我將維護和捍衛憲法和聯邦基本法,履行我的職責,為每一個人主持公義。我的誓言句句真實,如同神幫助我那樣的真實。」
在就職演說中,伍爾夫說,德國的強大之處在於人民,社會各成員間的融合相處十分重要。他希望德國能實現機會平等。伍爾夫還在演說中同德國民眾分享了一位首腦級球迷的心得,足球場上團隊的合作精神令他備受鼓舞和啟發。
德國前任總統科勒和夫人一起站在伍爾夫的正前方,微笑著注視著正在宣誓中的未來總統。原本的競爭對手高克也應邀參加了總統就職儀式。而那位顛覆了前總統、也是他校友的20歲大學生施艾伯勒還在正常的繼續他的學業。
歷時一個月之久的德國總統選舉至此拉上了歷史的帷幕。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