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0年12月05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來自湖南的24歲北漂青年戴海飛在北京海淀區的一個大院兒裡,用竹子建起了一座「蛋形」小屋,作為自己的蝸居之所。4日,戴海飛的「蛋形蝸居」突然從公司所在大院搬離,但是建造者戴海飛拒絕做任何解釋。大陸媒體稱是因為有關物業公司不同意這個蛋屋在該處長期放置。
據介紹,這個小屋的成本僅為6,400元,戴海飛已經在裡面住了近兩個月,雖然一度也曾遭到物業的驅趕,但因為沒有了房租的負擔,現在很享受這種蝸居在「蛋殼」裡的生活。據《新京報》的報導,戴海飛大學畢業後,在北京的一家建築設計公司工作,但北京高昂的房租卻讓他難以承受。
相關物業部門一位工作人員3日跟大陸記者說,物業曾出面通知其公司將小屋搬出,而且近期就將撤走。
4日下午,與戴海飛同在一個大院工作的許女士稱3日晚下班時還在院裡看到「蛋屋」,4日一早到單位時,就發現「蛋屋」從綠地上消失了。許女士說,這位北漂青年艱苦奮鬥的精神打動了她,她很擔心戴海飛未來的生活和「蛋屋」能否被保留。
戴海飛說,今年年初,公司展示了一個名為「城市下的蛋」的設計項目,是那種可以移動的蛋形小屋,令他頓生靈感:「我也希望有一間自己造的房子,這個設計正好符合我的要求。」於是,戴海飛便向親戚借來錢,買了輪子、鋼筋、手鑽,以及水箱和竹子等原材料,在幾名學弟學妹的幫助下,用了一個多月,打造出了這座蛋形小屋。10月份,他把小屋搬到公司樓下的大院中,他每天在公司呆到晚上12點,下樓後鑽進小屋睡一覺,早晨8點起床後,上樓就開始工作,連交通費都省了。
對此,有評論寫道,談到北京,讓人們印象深刻的有 「一蛋一巢」,「蛋」就是國家大劇院,「巢」則是北京奧運主體育場鳥巢。《華西都市報》上作者時言平的文章寫道,如果說,故宮長城見證的是歷史的繁盛的話,「一蛋一巢」則共同體現了現代城市光鮮亮麗的文明。不過,透過北漂青年戴海飛的這座 「蛋形蝸居」,卻讓我們看到了北京城繁華外表背後的蒼涼民生。
《南方都市報》上資深財經評論員葉檀的文章說,首先,我們應該向蛋形蝸居的創意者與建設者致敬。這座蛋形小屋充滿環保色彩,它用竹子、保溫膜、防雨膜、麻袋製成,從麻袋縫隙長出的小草點綴著城市,可以移動,通過蓄電蓄水,解決日常基本生活。蛋形蝸居也折射出北京的高房價之痛,它的存在提醒我們創業年輕人與大部份普通人生計之艱難。當然,其室內與室外溫度相差無幾的居住條件同時也是政府之恥。
但是據物業負責人表示,如果是過夜的話,就是臨時建築的性質了。臨時建築必須經過市政部門審批。北京海淀城管大隊的相關人員也表示,在路邊搭建居住的屋子,只要沒有相關部門審批都屬於「私搭亂建」,應予拆除。
文章最後建議,有關部門今後在建設保障房的同時,不妨也考慮改造一下蛋形蝸居,讓其既節能又保溫,並開闢專門場地以最低收費把它們集中起來,讓此類蛋形蝸居成為城市的一道美妙景觀。蛋形蝸居漂移在城市夜空,有人視之為城市的狗皮膏藥,但這總比那種將潰爛之創口粉飾為艷若桃李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