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天人合一之路(18-4)
人在冥冥滅滅中,他心中發出的慧能突然與宇宙的軸心(太極)接觸到了,即心(慧覺)與天道產生了一種感應,他明瞭了宇宙世間的一切,他回歸本體了,他入了「道」,他和天合而為一了,他得到了永恆,得到了絕對的自由。
對此問題,我們以薩特的《存在與虛無》來作進一步的探討:意識以此「自為存在」,那彼「存在」就被虛無了。就是說,我選擇這個存在,必然要虛無那個「存在」,就如中國人所說的「有得必有失」。
以此我們來推論,我不選擇此存在或彼存在,我全部虛無了呢,我一無所有,我全無,這在它反過來說,我不是全有了嗎?實際上當一個人經歷過千辛萬苦,嘗盡人生的甜酸苦辣、榮華富貴以後,那意志厭倦了這一切,他一一將這虛無了去,直到最後,他「損」到了無,那眼前赫然開朗起來:他一生所追求的、所要得到的、完整而可靠的福音,不就是這個「道無」嗎?他慧悟到他全有了,他已與天地容為一體,他得到了永生。
我們面對那無,突然有了這種「感悟」,這種感悟是從那裡來的呢?這當然是那無,因為這個感悟是人在無思無慾下得來的。而那無的後面肯定有某種東西啟動了人的慧覺,使他發生了感應。這個看不見,模不著,無形、無狀、無臭的東西是什麼呢?老子悟出的是「道」,佛家悟出的是「涅槃」,基督徒悟出的是上帝。
老子說,「道生一,生二,生三,生萬物。」(《道德經》第42章270頁),如我們從老子的話倒轉來看道,道是在第五層,人(萬物之一類)要尋求得到道的話,要求得「三」,求得「二」,一直往上索,在得「一」的基礎上,才能悟道。故我在論述「老子的道」一節裡,說道是形而上之上,無之無就是說道高於形而下的萬物幾個層次,從萬物之性、之理去征道是不可能得到道的,因為它們離道太遠了。
我們只有從無中去尋找,但這個「無」如何尋得?老子在42章接著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引同上書270頁)。這個「氣」對我們尋找道的「線索」很重要,因為萬物是在「氣」的激盪中產生的。
我以為老子所說的「氣」,就是我們悟道的仲介體,人靠這個「氣」去感應出道來。這個氣就是老子的「生二」之氣。我們人對物質的理解,首先是瞭解物的性,然後從物性中得到物的理。萬物雖然充滿著陰陽對立的矛盾,但它統一在「氣」之中。這個「氣」是什麼?我以為老子這個「氣」,不是現代人所說的「氣體」,而是現代人所說的「振動波」。
(待續)
(轉載自黃花崗雜誌社《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書)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