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元專欄】吳惠林:誠信是知識經濟的核心

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人氣 3
標籤:

(//tvsmo.com)
【大紀元5月4日訊】景文事件暴露的「私校弊案」持續在台灣上空延燒。同時,新生的國中基本學力測驗也如期登場、落幕,在家長、考生和有關學校、老師們的高度關切之下,這件事也有一些指控糾紛插曲出現,突顯出此事的重要性。

這兩件「學校教育」課題,第一件事告訴我們有些人「辦學校」不是以「將教育辦好」為職志,而是赤裸裸地以「牟利」為目的,把辦校當成生財工具。不必提及其所牽引出的諸多複雜骯髒情事,只就這種辦校心態,怎能把學校辦好!而且,像景文這樣辦校的「私校」似乎還不少。怎麼辦?有這種聲音:出問題的私校統統改為公立。這能解決問題嗎?

私校改為公立?

最近教育主管機關的處理景文案的方式,似乎顯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在此肯定答案下,「只有私校才生弊端」的說法也順理成章的成立了。這樣一來,由國家來總攬學校教育也就是肯定的了?此種似乎有理的推論,只由近十年來「教育自由化」成為教改的主流口號,即可得知是有問題的。所以,教育部近期擬將數所私校改為公立,應只能是暫時的權宜之計;否則開教育自由化的倒車,也等於否定教改,學校教育難免每下愈況。

第二件事是鑑於「聯考」衍生出的諸多不良現象,乃改為多元入學方式,以基本學力測驗作為日後申請入學或統一分發依據。不過,此種新式的多元會比舊的聯招高明嗎?或許「多次考試」可降低過去「一次聯考」的風險;但學子們的「升學主義」觀念和準備考試的辛苦,以及爭奪考第一的鬥志,會因此滅少嗎?

多次考試讓學子們更加倍辛苦不說,如果還是繞著「一切為『有標準答案的』考試」,則獨立思考、靈活、彈性的特質恐將愈離愈遠。這樣的改革,能改變全力應付機械式考題的功利心態?會不會更加強只要成績好就可以不擇手段的觀念?如此,學子們會快樂學習嗎?同學間可能誠摯相處嗎?入社會後可以發揮彼此互助合作的分工精神嗎?

培育「誠信」倫理

十多年來之所以「教育自由化」成為教改主流,無非想將「僵化」的「功利升學主義」之枷鎖打開,讓市場機能引導學校教育的走向。「在自由市場下,知識增長得最快」;在自由市場裏,人的自由選擇才能發揮;而在自由市場內,多元價值自然能滋生;在此自由市場下,每個人的比較利益最能發揮;也就在自由市場裏,「信用」才不可或缺。

由於市場壓力的存在,人類才較可能激發出重視基本倫理道德的覺悟。不要以為這是說教,由美國矽谷所蘊育出的知識經濟,所帶給我們的寶貴啟示之一,就是「誠心地互助合作」。學校教育原本就應德智育並重,但台灣素來的「政治化」學校教育實際上與此背道而馳。而教育自由化的教改本來就是要回歸此本質,但景文弊案和功利式考試所顯現的,卻是開倒車的現象。由此發展,知識經濟恐怕會是奢談。

(原載台灣大紀元周報第5期)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台北國際書展開鑼 47國參與 星光閃爍 (2/19/2002)    
  • 梭羅:全球化潮流 台灣有優勢 (1/29/2002)    
  • 全台灣第一份政府出版資訊電子報 下旬發行 (1/6/2002)    
  • IT專業技術認証之后身价几何? (1/4/2002)    
  • IT專業技術認證之后身價几何? (1/4/2002)    
  • 2001年誰是“金領”? 六大行當從業者奇缺奇貴 (12/5/2001)    
  • Intel大戰AMD 芯片削价終結電腦時代? (11/7/2001)    
  • 芯片降价潮:電腦時代完結的前奏 (11/2/2001)    
  • 分析:北美芯片削价戰為何愈演愈烈? (11/1/2001)    
  • 知識經濟與管理研究院建議提高大陸科技人士來台比例上限 (10/31/2001)    
  • 比爾蓋茨參加APEC高峰會 宣布微軟在華系列投資 (10/18/2001)    
  • 獲得IT認証后薪水可上漲多少錢? (10/8/2001)    
  • “信息污染綜合征”正悄然威脅我們的健康 (9/28/2001)    
  • 研究顯示人接收信息過多會得病 (9/27/2001)    
  • 新白領”呼嘯”職場 五類職業成為其青睞對象 (8/31/2001)    
  • 最受寵愛的六大“金領”職業 (8/28/2001)    
  • 高收入者也會失業? 人才市場現狀揭秘 (8/27/2001)    
  • 2001年最受寵愛的六大”金領”職業 (8/13/2001)    
  • 亞洲國家在數字化的同時對互聯網嚴格控制 (8/13/2001)
  • 相關新聞
    亞洲國家在數字化的同時對互聯網嚴格控制
    2001年最受寵愛的六大"金領"職業
    IT專業技術認證之后身價几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