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陕北难童到美国教授”

朱葆□教授的丰富人生

标签: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4月22日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王穹圣地亚哥采访报导】早年移民来圣地亚哥的华人几乎都听说过朱葆□这个名字。他来美国有五十年了,在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了四十年的中国历史及西洋文化史,一生勤奋不辍,七十七岁正式退休。读过他的自传《从陕北难童到美国教授》,很想能亲自听他讲述他的故事。

终于有机会在朱教授家落座,面对窗外的远山,朱教授向我娓娓道来他一生跨越千山万水的经历。

几多生死 化险为夷

朱葆□一九二八年生于山西,童年在战乱中经历了几次生命危险,却都化险为夷。他回忆道:九岁时与姐姐一起逃难,逢日军扫射,一个炸弹在他俩身边炸开,等尘埃落定,刚刚还与他打招呼的两个人,已身手异处,而他俩竟活着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看到对方,抱头大哭。几年后,有次和朋友一起走在山路上,当地民兵把他们误作敌人,在不远处大喊让他们停下,当时的朱葆□和伙伴们拔腿就跑,随着一声枪响,只见一颗子弹从他眼前飞过去,讲到这,朱老笑道:“只差几寸就穿脑门了,这是最危险的一次。”

朱教授一再称自己很幸运,死神多次从身边走过,他都能转危为安。有一次在游泳时,他险些溺水,在浪头打来,将要沉下去的千钧一发之际,他感到身体被托起,原来是一个孩子救了他的命。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日后的朱葆□究竟有什么福份呢?

艰苦岁月 曲折求学

生活动荡,惶恐不安,对很多人来说,念书成了奢望,然而朱葆□的求学之路并未因战争而耽搁。巧的是十岁时朱葆□隔壁住着一个原清朝进士,进士有平常人家没有的古书及旧小说书籍,他回忆说:“我成天埋头看书,这些书奠定了我的文学历史基础,更促使我思想上的成熟,我不再对小孩的东西感兴趣,时局和这些书使我开始了朦胧地对民族、国家、家庭、成功与爱情的思考。”

1939年朱葆□与二姐赴陕西进入二战区为失学难童创办的“民族革命大学儿童团”学习, 后以第一名考入进山中学。朱教授说:“那些设在窑洞和破庙里的学校条件极其艰苦,在那里学习与军训要求都非常严格,不过这段艰苦生活也练就了我坚强的体格和毅力。”

朱教授对山西老家的感情很深。尽管多年过去了,他仍然惦记当时资助他上学的陕西百姓,将毕生积累的藏书捐献给陕西的图书馆,还捐款给进山中学使其完善教学设施。

1948年朱葆□被两所大学同时录取,因上不起声名显赫的“辅仁大学”而只好就读公立的联勤兵工学校。年冬,朱葆□随该校迁至台湾,而辅仁大学留在大陆。朱葆□的命运就此又走向新的历程。

异国他乡 事业有成

朱葆□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1957年8月,求学心切、渴望发展的朱葆□参加了台湾“教育部”主办的自费留学考试,借凑旅费,并变卖一切,前往美国求学。他虽被美国宾州大学录取,但当时身上只有借来的五十块美元,交不起学费,只好先四处打工。朱教授谈到一件轶事,他说:“那个时候华人打工很不容易,我经常做了三天就被炒鱿鱼,真是发慌,所幸有次在家餐馆洗碗,捡到一个钱包,发现里面很多钱,便交给经理,原来是大厨丢的,从此那个大厨对我很照顾,不许别人欺负我。”由于苦干,几个月下来,挣了八百块,拿到这“第一桶金”后他即刻交了学费去上学,攻读八年后,取得国际关系系的博士学位候选资格。朱教授翻开他那时的照片,是位英俊的小伙子,竟一点看不出当年逃难孩童的影子。

条件虽苦,幸运之神却一直伴随他。一九六七年他收到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助教聘书,教中国历史及西洋文化史。说到这,陷入回忆的朱教授侧了一下身子,感叹到,“最初的一年可是惊险苦斗的日子啊。为了胜任工作,我那时通常一连工作二十四小时,一周只睡四个晚上。”他同时还继续攻读宾州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三年后获博士学位,便立刻被提升为副教授,并获终身教授资格。对于华人来说,在美国大学跻身于教授之列实属不易,何况是对于一个三十岁到美国来的第一代移民。几十年来,朱教授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对此,他感到非常欣慰,他说,如果有来生,他还是愿意教学生。

学术有成 回馈社会

朱教授在学术方面颇有建树。在中国历史研究方面硕果累累,他陆续表了 《山省的永久皇帝──阎锡山》、《蒋介石军统局的头目:戴笠》、《上海黑社会的头目杜月笙》、《中国末代皇帝傅仪》、《天主教将军冯玉祥》等诸多作品;他对中国近代外交关系有独到见解,在系列著作和论文,如《中日战争史(1937-1945)评论》、《从巴黎和会到满州里事件》、《李鸿章和清末的外交政策》、《同盟国时期的中国外交》等等中都有精辟论述。1981年,他推出了国际间第一部顾维钧传记,记录了中国近代传奇外交家顾维钧的生平,并因此令中国国内史学家掀起了顾维钧研究热。

在文学领域,多才多艺的朱葆□曾发表《京剧名角──张君秋》等作品。由于深感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也是出于对传统京剧的热爱,十七年前朱教授就组织成立了圣地亚哥京剧社,传播京剧艺术,自一九七零年他在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第一次举办京戏演出后,每隔一两年也尽量举办一次。身为京剧社社长,朱教授说:“我亲自请演员、租场地、宣传、接送不能开车的会员,多少年坚持下来,虽然遇到很多的困难,但还是要尽份心力去做。”目前,七十八岁的朱教授还在为京剧演出活动奔忙。

多年来,朱教授一直关注社区与中国,他不仅积极参与圣地亚哥的社区活动,如担任中华学苑的理事长,中国艺术协会的顾问等,更是致力于促进中美之间的学术交流,1988年,他与大学同仁组建圣地亚哥州立大学中国研究所,任第一任所长并联络聘请了许多中国专家学者和文艺界名家到美国讲学。

回顾一生,朱教授说:一个人能有所成绩,有多方面的因素,如先天的一些条件,要努力,也需要抓住机遇。

我们在朱教授家门口告别,挥手之间,笔者意识到在圣地亚哥这座面山靠水的老屋里住着一位用勤奋谱成的一个坎坷又幸运的丰富人生。◇

(//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圣地亚哥凶杀案--杀友卸尸?
华人耆英会新理监事宣誓就职
圣地亚哥声援二千万国人退党(团队)集会通告
圣地亚哥庆二千万退中共 青年现场退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