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辕门斩子》又名《白虎帐》,宋帅杨延昭败于穆桂英,忿怒而归。其子宗保临阵招亲,决按军法斩之。孟良、焦赞、佘太君、八贤王求情不准。最后“准媳妇”穆桂英来献降龙木,并保证大破天门阵,杨始赦之。
穆柯寨的降龙木,关系到与辽国战争的成败,杨延昭拿不到,儿子杨宗保却因与穆桂英一见钟情,轻易就解决这个难题。可是杨延昭简直无法接受,在气上心头的情绪作用下,他判了儿子通敌罪,定斩不饶。这种失去理智的行为,在旧时代的领导者身上经常出现,用现代的话讲是害怕权威被挑战,因而整人立威。毛泽东、江泽民即是如此:彭德怀曾救过毛泽东,而彭为饿死的农民请命,温和的讲讲毛的大跃进(有凭有据),立刻被视为十恶不赦的大奸人;法轮功的真善忍,快速改善人民的操守,对照之下贪婪成性的江泽民,十分不舒服,用极端残忍的酷刑迫害学员,至今仍在继续中。比较看来,杨延昭最终能够从善如流,远超过他们太多太多。
杨宗保绑在辕门,因为杨元帅生气,谁劝都不听,眼看着就要被牺牲。观众好奇的关注事情的进行:到底杨元帅那个坚固如水泥的执拗,要如何被更新,使其完全改变。
《辕门斩子》本是梆子戏,谭鑫培把它翻成西皮,并渗入小生腔,让它带有秦腔晋腔那种高昂激扬的声调,刘鸿声(1879—1921)高亢清亮的嗓音,圆转自如的行腔,恰好适合这出戏的表现,他唱红这出戏,成为民国新时代的当红老生。“三斩一探”是刘鸿声的拿手戏码(斩子、斩黄袍、斩马谡及四郎探母),在他响彻云霄的歌声中,人们恍若隔世为人,在民国的风云里盘旋着。
《辕门斩子》板腔体的戏词有着文学的新意:杨延昭的母亲佘太君前来求情,以宗保年纪小有错当可原谅,杨延昭马上举出好几个年纪小的名人,尤其是周瑜,这段唱词唱出锐不可当的少年英气,实不亚于苏东坡“浪淘沙”“遥想公谨当年,….”的那段词。
《(西皮慢板) 娘道他年纪小孩童气概,(转西皮快板) 讲几个年幼人娘且听来:秦甘罗十二岁身为太宰,石敬塘十三岁拜将登台。三国中小周郎名扬四海,十岁上学道法人称将才;十二岁掌东吴水军元帅,他看那曹孟德如同婴孩。在赤壁用火攻神鬼难解,烧曹兵八十万无处葬埋。这也是父母生非神下界,难道说小奴才是禽兽投胎?》
周瑜被说年纪小,却又能看曹孟德如同婴孩。听了觉得怎么一群小孩儿聚一块儿似的,让人莞尔一笑。民国新时代流行白话文,如同孩童眼睛看世界,也有新的趣味。巴金小说“春”有这样一段:
“刘鸿声的《辕门斩子》,”淑华得意地自语道。 没有人注意她的话。也没有人留意茶棚里的京戏。觉民忽然指着茶棚说:“就在这儿,锦江春。” 觉民指的那个茶棚搭在一个微微倾斜的草地上,三面空敞,另一边靠着池塘, 池畔种了好几株柳树,碧绿的柳丝有的垂到了水面。….
刘鸿声的《辕门斩子》挟杂在民国的风景里,有一种分外真实的感觉。巴金是少有的不昧良知的小说家,晚年写的“随想录”建议兴建文革纪念馆,记录罪恶,让国人不再有这种丑陋的耻辱。可是丑陋惯的中共当局,一面捧着巴金,一面充耳不闻、置之不理。和《辕门斩子》比,焦赞点破杨延昭,杨延昭也立刻办理补救措施(让众将写保状),相差何其大。
杨延昭是见到穆桂英来到辕门,惭愧心一起,气也就散了。加上焦赞、孟良的提醒,也固执不下去了,这是很有趣的结束。我们再录一段戏词:
焦赞(白) 咱家元帅有四不周全!
孟良(白) 啊!有哪些个不周全?
焦~煄]白)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你我不要管他,你我吃酒去,走,吃酒去,吃酒去。
杨延昭在周围人的反应里,发现自己的固执造成四不周全。他终于从怕丢面子的执拗里,转了回来,中国的戏都比较厚道,不必真杀了儿子来使劲的扩大冲突、扩大戏剧性。焦赞、孟良两个大花脸在旁讲真话、及时灭火,让他有了转圜的余地。如果碰到的是罗干、曾庆红这种煽风点火、为虎作伥的人,只会扩大魔性,让众多的好人遭难,那就太可怕了。@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