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5月25日报导】(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纽约时报》最近一篇有关中国作家周梅森的报导说,批评界有人认为周梅森反腐作品的巨大成功,说明中国领导层比过去更能容忍公开的批评了,但是也有人说,中国的文学领域存在大片禁区,周梅森的反腐作品对于现行体制是”小骂大帮忙”。
刊载在《纽约时报》星期六的”人物侧影”栏目里的这篇报导的题目是:”牛虻式的作家批评中国的权贵,但从不出格”。英国19世纪末的小说《牛虻》塑造了一个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针砭时弊的斗士的形象,《纽约时报》显然是借用这个形象来比喻中国当代反腐败作家周梅森。
《纽约时报》这篇报导的主要内容,是批评界和周梅森本人对他反腐败作品的成功的看法:批评界一派人认为,周梅森的成功表明,中国领导层对于公开的批评”越来越有度量了”;另一派人则说,周梅森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他对现行体制”小骂大帮忙”、”站在政府一边,充当传声筒”、”向标榜改革的政府脸上贴金”。周梅森本人则辩解说,”我的人物都是省一级、部一级的高官;在中国当前形势下,我不能再往上写了,写了也没法出版。”
耶鲁大学文学批评家苏玮表示,当代中国反腐败作品的文学性乏善可陈,但是从社会批评的角度看,这些作品还是有价值的。
这位批评家说,对一部反腐败作品来说,最重要的是对人性挖掘的深浅,而不是所刻划人物的官职的高低。加拿大艾伯塔大学文学教授梁丽芳也说,反腐败小说成功的关键在于揭示产生腐败的”环境”。
周梅森说,”中国社会存在的冲突和问题以及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为当代中国作家提供了很大的创作空间。”耶鲁大学的苏玮认为,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他说,中国当代文学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开拓。
《纽约时报》的报导说,在中国,文学创作除了不能碰中央一级领导人而外,呼吁多党民主是另一个主要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