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民怨四起。这大隋天下不乏英雄之辈,各地豪杰随时有揭竿而起之势。
也不知从何时起,大街小巷唱起了童谣。这童谣越传越繁,影响面也越来越大。从最初的街市小巷,迅速风靡帝都。
童谣传着传着,就传到了隋炀帝的耳朵里。哪些个童谣传进了宫里?
一条是说:“桃李子,有天下。”另一个是说:“杨氏将灭,李氏将兴。”
童谣预言有一李氏将取代大隋,灭了杨家天下。为了铲除后患,隋炀帝就把目标瞄向了朝中的李姓大臣。
其中,蒲山公李宽的儿子李密,也就是李弼的曾孙子,因祖辈余荫入朝为官。这一天,隋炀帝见李密额锐角方,目分黑白,就找了个借口,罢免了他的官职。
罢黜了李密,炀帝又把怀疑的目光转到了郕国公李浑身上。一道令下,给他扣了一顶污蔑的大帽子——谋反,就灭了李浑满门。
李氏全家惨遭灭门夷族之祸,杀鸡儆猴,从此朝中大臣皆噤若寒蝉。
炀帝以为已除掉了预言中的李氏,便大手一挥,拨出国库银两添造龙舟,东巡西幸。
不久之后,炀帝又听到外界传来的风声,又一个姓李的撞到了枪口上。外界传说李渊深得将士之心,因此炀帝又疑忌起来,派出使者去弘化,传召李渊。
李渊是谁?有必要陈述一下他的背景。他是西凉武昭王李暠的七世孙,出身于名门世家。陇西李氏世代为官宦。
李家祖上佐周伐魏,是八柱国之一,殁后追封唐国公。李昞仕隋,袭封唐公。李昞的妻子独孤氏,与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是一母同胞的姊妹。所以,隋文帝和李昞,既是君臣,又是姻亲。李昞生的儿子正是李渊。
史册记载,李渊日角龙庭,风貌俊朗,隋文帝称他不是凡夫俗子,格外垂爱。
独孤姊妹都是至尊至贵之人,两姐妹生下的儿子,日后各有一子成了皇帝,一个是隋炀帝杨广,一个是唐高祖李渊。李渊称帝,当然这是后话。
李昞殁后,李渊袭爵,担任谯陇二州刺史。炀帝嗣位后,李渊官运一直是扶摇直上。后来杨玄感,也就是已故宰相杨素的儿子,起兵造反,率领大军围攻东都,正是李渊飞书禀奏。还在游山玩水的炀帝慌得立即回京,命李渊为弘化留守,抵御杨玄感。
杨玄感兵败而亡,李渊担任留守如故。由于他倜傥豁达,宽仁容众,无贵贱之分,颇得众将士之心。
能得将士之心,这本是一桩好事。却有小人向炀帝献谗言祸害李渊。于是有了刚才的一幕,传召李渊入京。
李渊年轻时也是个孔武有力之人。但人到中年,见李密被罢官,李浑被灭族,不免兔死狐悲,皇帝的第三刀眼看着落到自家身上,惊魂不定的他不敢奉旨,只能托词称疾,装出一副病态愁容,把大量的金银之物送给使臣,打通朝中关节。
那使臣收受了李渊的财物,也乐得做个人情,回宫后便委婉复命,为李渊斡旋开脱。炀帝只好作罢。
李渊的外甥王氏,在炀帝后宫充当杂役。那一天,炀帝碰巧遇见了他,不由地想起了李渊,突然叫住王氏,问了一句:“你舅舅现在忙什么事呢,居然一连几个月都不来见朕?”
王氏连忙为舅舅托词遮掩,说道:“恐怕是病疾尚未痊愈,所以一直迟延至今。”
炀帝撇起嘴角,讥笑了一句:“他啊,干脆死了,倒也是好。”说罢便扬长而去。炀帝的一句话惹得王氏心惊胆颤,慌得如同热锅蚂蚁,为舅舅担心不已,赶紧修书一封,将其密封妥当,找了一个人速速传寄与李渊。
李渊展开书信,不看还行,眼睛就这么瞅了几行,越看越觉心惊,仿佛天塌大祸随时降临。他左思右想,还是赶紧打点些黄白之物,密送给炀帝的幸臣,托他们斡旋。此后,他纵酒韬晦,纳贿自污,以免宵小之辈窥伺李家。
炀帝大量征用民力,致使各地民不聊生,盗贼蜂起。炀帝下了诏命,派李渊剿匪,手下一众部将很争气,接连大捷,收降了数万人。这一仗为李渊打出了赫赫威名。
炀帝获得捷报,龙颜大悦,便改道北巡,启跸出雁门。好巧不巧,炀帝碰上了他有生以来的一个大冤家,即突厥的始毕可汗。炀帝御驾赶忙驰回雁门关,据关自守。
始毕可汗调集了几十万大军,围困雁门关,日夜攻打。炀帝传檄天下,下令勤王。
屯卫将军云定兴应诏募兵,准备赴援救驾。一个将门之子,济世英雄闪耀登场了。他是谁?且看下回分解。(待续)@*#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