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公李渊坐镇太原,不少有识之士看到唐公颇有大志,便与他结交。晋阳县令刘文静以及宫监裴寂就经常到国公府上坐坐,这一来二去的,便与二郎李世民熟络起来。
刘文静看人极准,有一天对裴寂说:“二郎绝非庸碌之辈。”但裴寂并不以为然,只当世民是个富家公子,并无什么大志。
一天,刘文静和裴寂同宿城楼,小酌漫聊。同样是喝酒,刘文静喝的是一个心胸开朗,裴寂喝的是满腔愁苦。
凡登高之处,目及必远。裴寂遥见外面烽火连天,喝了一口闷酒,不禁长叹:“眼下兵荒马乱,人人遭遇离乱之苦,我等身为一介贫穷小官,如何在这乱世图个生存?”裴寂官居宫监,也就是管理皇帝离宫的官员。
刘文静反而笑着宽慰道:“时事可知,你我两人果真同属一心,还怕什么贫穷呢?”
裴寂早年丧父,家境困苦,生活很是潦倒,所以很怕贫穷。刘文静笑裴寂惧怕贫穷,裴寂便诘问道:“刘县令可有什么高见?还望指教!”
文静说:“乱世出英雄。贤弟,你忘了吗?先前我曾给贤弟提过李家二郎?”
裴寂摇摇头,说道:“二郎虽有才学胆识,但究竟是个富贵子弟,指望他能成什么大事?”
文静说:“二郎虽是少年,却是个命世奇才。他豁达大度,神武雄豪,是如魏太祖一类的人物。年纪虽轻,却是天纵之才。贤弟休要看错!”但裴寂仍是似信非信。
二人夜宿于城楼上,一觉醒来却迎来天塌之祸。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大祸?
原来江都的使臣持诏来到太原,宣示李渊。旨意是说:李密举兵叛乱,而刘文静与李密有姻亲关系,应该连坐,着李渊即刻将其革职下狱。
李渊不敢怠慢违抗,即令甲士抓捕刘文静。前夕还是晋阳县令,今夕便成了阶下囚。这人生翻转起来,令人始料不及。
晋阳令被抓,惊动了一人。您道是谁?正是二郎李世民。他听说江都来旨,父亲不敢抗命抓了刘文静,于是纵身一跃,跳上最快的骏马,飞驰往大狱相探。
那狱卒一见是国公公子,不敢阻拦。李世民径直踏进监狱。刘李二人两下相见,英雄相惜,世民深为叹惜。刘文静看准了李世民,少年世民也认准了刘文静是可以共谋大事之人。
刘文静说:“如今天下大乱,还有什么赏罚可言?除非有商汤、周武、光武之才出世,崛起世间,拨乱反正,尚可善恶分明,不乱冤死好人。”
李世民慨然说道:“君也未免失言,难道当今世上就无此等英才?我来此探君,正想与君共图大事。我又岂像寻常儿女一般,眼睁睁地看着亲友下狱,而束手无策,无助相哭么?”
刘文静当即拍手赞道:“好!好!我的眼力终究不错。公子果然是应世奇才。我定当代为筹谋。”
就在狱中这方小天地,刘文静筹谋划策,分析天下时局,“如今李密围攻东都洛阳,皇帝远在淮南。各地揭竿而起,义军动辄就有数以万计,跨州连郡,各成气候。今天下大乱,群盗多如牛毛。倘若圣主出世,正好收为己用,号令天下。如若公子能顺天应人,高举义旗,则天下不难平定。”
想要起义军,就得有兵源。这个问题文静也早已胸有成竹,“如今太原百姓,惧怕讨贼劫掠,纷纷入城避盗。公子一旦收集,便可得十万兵力。尊公麾下,还有几万兵将。君言出口,谁敢不从?到时乘虚入关,传檄四方,不出半年,便可成就帝业。”
半年就可成就帝业,这如火箭般的速度,若无应世之才,天命相佑,此等大业又怎能成就?凡事尽人事,听天命,方能水到渠成。
李世民听了沉吟半晌,方才张口缓缓说道:“君言确是良策,唯恐家父不从,这该如何是好?”
文静微微一笑,说道:“公子,这倒也不难。”说着,便与世民耳附密谈,仅寥寥数语,世民全已晓得。二人一拍即合,定下良策。
二人共谋大事,还需一人,您道是谁?且听下回分解。(待续)@*#
看更多【贞观圣主】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