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tvsmo.com

地震来了怎知道? 地震仪特展百年文物说故事

“威赫氏地震仪”在1930年代普遍使用。(科工馆提供)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24年03月07日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方金媛台湾高雄报导)台湾位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平均每年有感地震多达二百次以上。但在从前没有手机简讯通知的年代,大家是怎能知道地震来了呢?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推出“地震来了怎知道—地震仪特展”,集结1930年代迄今、百年以来11台地震仪,并搭配时间图表,说明每个年代台湾发生的地震,带领民众认识台湾百年地震史。

每个地震仪并搭配时间图表,说明每个年代台湾发生的地震。(科工馆提供)

这次特展展出的11台地震仪馆藏文物,由中央气象署所捐赠,透过博物馆的专业维护,这批古老的机械仪器日前修复完成,重现当年实际运作的样态,见证科技文物量测形式变迁的历史。

在开展现场,科工馆特别演示了1930年代普遍使用、也是当年观测地震的主力“威赫氏地震仪”,利用轻巧细致的探针在烟熏纸筒上记录地震震波的变化;此外,台湾服役最长的地震仪:“大森式水平地震仪”,曾是1906年梅山大地震的大功臣,也在特展中现身。其他如“石本式加速度地震仪”、“樋口式一倍强震仪”、“ANP WWSSN标准地震站地震仪”、“59型短周期电磁式地震仪”等,它们在百年来见证了新竹台中地震(1935)、中埔地震(1942)、新化地震(1946)、白河地震(1964)、瑞穗地震(1972)、921集集地震(1999)等大大小小的有感地震。

健行科技大学副教授郑世楠解说台湾百年地震仪史。(科工馆提供)

台湾在日治时期1897年于台北测候所设置第一台地震仪,之后逐渐在全台各测候所内设置地震观测站,从最早利用重捶、弹簧、烟熏纸桶等机械构件的机械式地震仪,随着科技进步,已演进到线圈感应讯号的电磁式地震仪,目前更是配合卫星做更精准及即时的观测与纪录,让民众最快速获得最可靠的资讯。

这次展览另有地震侦测时压缩的P波(纵波)与摇摆的S波(横波)的体验装置,以及修复过程中的结构零件展示,是一档与民众最切身、最具临场感,也具有地震教育意义的科普文物特展。

《地震来了怎知道—地震仪特展》展期:2024年3月7日至8月31日;地点:科工馆北馆B1F开放式典藏库。◇

责任编辑:唐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