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罗马市区的砖石街道上,很难不被这里古迹的密度之高、保存之完好所惊叹。这座被誉为“永恒之城”的城市,与另一座名城——佛罗伦萨,是承载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双姝。在这里,超凡脱俗的大理石与青铜雕塑数不胜数,大小教堂与修道院更是星罗棋布。在这座天主教会的中枢城市,历经千年积淀的神圣与逸韵如同不息的音乐川流在空气之中,那是一首为罗马城中历经饥荒、瘟疫、战火却依然耸立的艺术瑰宝而奏响的圣歌,每一个音符都在日夜不息地赞颂着照耀罗马城的神的光辉。
在市区人口不到300万、全市只有两条地铁线路的罗马,游人们可以从基督徒慨然殉道、被投入猛狮血盆大口的古罗马斗兽场,移步到墨索里尼曾对群众演讲的威尼斯广场,再到主体是巨大的海神雕像的特雷维喷泉,然后参观原本供奉罗马神衹、后来改成“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的万神殿,接着跨越台伯河,一览陈列文艺复兴最伟大杰作的梵蒂冈博物馆,和咫尺毗邻的圣彼得大教堂——天主教世界最神圣的教堂。在徒步丈量城市的旅程中,一路还会遇到无数令人目不暇接的其它名胜古迹,如同样陈列文艺复兴大师杰作的巴贝里尼宫、威仪森然的圣天使城堡。自古皆云富贵在天,传统认为声名财富皆是上天对美德虔信之士的恩赐,名城罗马实乃得上天之恩宠。作为有幸来到这里匆匆一览的过客,罗马城中的艺术瑰宝让笔者感到人身上的神性,大师杰作所体现出来的艺臻于道的馨香美德也让笔者深深景仰。
罗马是一座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城市。在这里,漫步者看到的不只是拉斐尔的某一幅画作,而是散布在城中的出自拉斐尔之手的建筑、雕塑、绘画;凭吊的不只是某一处残垣断壁,而是无处不在的完好或缺损的雕塑、故址、遗迹……为了不造成阅读疲劳,笔者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此行最震撼的梵蒂冈博物馆、西斯廷小堂吧。
西斯廷小堂是梵蒂冈博物馆(宗座宫殿)的一部分,是一座外表非常低调朴素的建筑,历来是选出下一任教宗的地方。梵蒂冈博物馆因它的“拉斐尔画室”(Raphael’s room)和西斯廷小堂而无愧为世界最伟大的博物馆之一。拉斐尔画室中有拉斐尔和学生们创作的壁画,最为著名的恐怕就是《雅典学园》了;而西斯廷小堂除了米开朗基罗的天顶画和《最后的审判》外,在堂中两翼还有出自其他文艺复兴最杰出大师之手的《新约圣经》、《旧约圣经》组画。说来也巧,我们原本预定的下午参观行程被调整到了第二天晚上,这是梵蒂冈博物馆今年第一次晚间开放。淡蓝色的薄暮降临时,华灯初上,游走在梵蒂冈内洁白的希腊罗马雕塑、雄伟的柯林斯立柱亭台、典雅动人的池塘和金碧辉煌的内饰间,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唤醒人的神性、引起人对东西方信仰中描绘的天国世界的无限向往呢?那超越凡尘的优雅、谐和与庄严,那无忧无虑的宁谧、安详与愉悦,只有在世外才可寻获啊。
此次罗马之行,笔者最期待的、也实乃此行高潮的就是在西斯廷小堂近距离观赏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天顶壁画。在近半个小时因过于震撼而口不能言、感怀万千的仰头观赏中,笔者试图用正统、传统的视角,默默思考体悟,并试着把自己所体会到的来自神的讯息与教诲写下,以飧读者。在历代无数观赏它的艺术家、学者的论述中,笔者的体悟只是大海中的一滴罢了。
这幅文艺复兴最伟大杰作之一的天顶画分为三个部分,主要部分是中间的《创世纪》,共9幅,画题均取材于《圣经》的开头部分中,有关开天辟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分别为《神分光暗》,《创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陆》,《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原罪和逐出伊甸园》,《诺亚献祭》,《大洪水》,《诺亚醉酒》。在《创造日、月、草木》中描绘了一位背过身检视他初创世界的上帝,表现出神对他所造物的慈爱和看护。
其次是两边七男五女共12位先知和预言家,神态各异,但都或神圣或悲悯。米开朗基罗对先知的表现令人叹为观止。什么是先知呢?他们常常也是祭司,是神的传话人,倾听上天的旨意,然后传达给人民。因为神的话总会实现,所以他们的“预言”也就让他们成为“先知”了。这些人物因为他们硕大的身躯、完美的肌肉解剖结构和饱满的张力而被赞不绝口,这种处理方法让他们看起来更像是雕像而不是平面,就连女先知们(被称作西比尔)也亦是如此。当你站在天顶下,向上仰望他们的时候,那种庄严神圣的冲击力能让你掉泪。这种处理手法是米式的标志性特点,不同于拉斐尔的甜美安宁和达芬奇的高贵神秘。比如利比亚女先知(Libyan Sibyl),真的很难想像米开朗基罗是怎样把她的背部肌肉处理得如此夸张的同时,又丝毫无碍地表现出她女性的贞静和端庄。她那似有千钧之力的大脚趾如同文艺复兴的一个注脚:艺术家对人体结构的掌握和古希腊罗马古典艺术品的重新发现,把艺术和艺术赞颂神的表现力推向了本次人类文明的高峰。而表现以西节(Ezekiel),把他既是当以色列人不信神时的上天惩罚引导者,又是色列人重拾信仰时的宣告者的双重身份全部浓缩在他运动中充满张力的一个动作里,以及他忧心忡忡、充满关切的面部表情上。他身后,手指向上方(象征天堂和神的旨意)的美丽小天使衬托了他的角色,他的手势代表了所有先知预言的良苦含义:人啊,凝神谛听神的话。
第三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就是再往两边,点缀在预言家之间的、镶嵌在三角形画框里的家庭日常组画,这一三角形组画部分笔者发现很少有文章专门介绍,但是对笔者触动很深。画中人物都是耶稣的祖先,象征着人类及人类一代代的繁衍传承。米开朗基罗描绘这些家庭养儿育女的日常生活,一幕幕充斥着尘世的昏沉烦恼和辛酸劳累,与其它两个部分的宏大叙事截然不同。这些人物都处在一种压抑、呆滞、麻木、看起来精疲力竭的气氛里——因为横跨在他们和救世的主到来那一刻之间的,是漫漫无终日的时间。
退后一步,尽量扫视一遍这宏大的天顶画,把所有细节都涵盖在视觉里。在令人目眩神驰的美和画家所传达的巨大信息量中,一条清晰的叙事渐渐浮现。那是人原罪的过程,是人背离神的过程;但也是人在漫漫无尽的痛苦中等待的过程,是人被神一直看护着的人类历史的忠实记述,直到最后那一刻——伟大的救赎。
西斯廷天顶的《创世纪》和出口处的《最后的审判》,以及小堂左右翼由各名家画的旧约故事组画、新约故事组画形成了一个谐和完美的整体,共同讲述着人类文明历史波澜壮阔的过程和终极关怀。仰望西斯廷天顶画,米开朗基罗用超凡脱俗的技法,传递了无比丰富的资讯,讲述了一个洪大悲壮的故事,怎能不让人感到心潮澎湃呢!
作《艺苑名人传》,和拉斐尔、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是同代人的艺术家瓦萨里曾满怀崇敬之心地写下:人类的艺术都是九位缪斯女神传授给人的。既然古典绘画中的完美的比例、乐音般的谐和、超越凡尘的美好,能使性灵慧根者感到灵魂深处的触动和努力追求品行德操的向往;既然东西方虔诚者多有遇神迹或神明显灵;那么对人而言,文艺复兴高潮时代的那些宗教油画和雕刻,或许真是被良工大师努力呈现给大众的天国世界的真实景象吧。如果是这样,那罗马城中,以她们全部的圣洁与美好展现在世人眼前的这些艺术瑰宝,分明是神明对人慈爱看护、意在唤醒人善良本性的见证呐。的确,瓦萨里也曾以他澎湃富丽的文风,赞美上天是如何集所有才华于米开朗基罗一身、如何赋予拉斐尔他标志性的天使般的安宁美好,抒发他对神给人送来了这么一批引领文艺复兴的天选之人的感激。
悠悠历史长河,无数文明的痕迹或湮没于天灾,或毁殇于人祸,那些能留存下的因为其幸存本身就已无比珍贵。在这个世风日下、乱象纷纭的时代,“人”的定义因为现代科技和科学而愈加模糊,人陶醉在“永远进步”的幻想中,却也隐约觉察到自己的精神愈加卑微、人生的终极问题更加无解。然而,梵蒂冈巍然伫立的艺术瑰宝,那触手可及的神圣、难以言明的壮丽,却如同欢腾的高风、甜美的乐音般一扫人们心中的阴霾,留下光华璀璨的希望,叩开封闭亘久、人已经不敢承认的他自己的神性。
那高风与乐音来自人们心中遗忘已久但又苦苦盼望的家园——或是西方语境中的“天国”,或是东方语境中的“彼岸”。
而“希望”,她和“耐心”与“信仰”一道,同为西方几大传统美德之一,也是文艺复兴画作中备受青睐的表现主题。她们通常被描绘成女神的形象。神用文艺复兴的杰作告诉我们,要心怀对神的正信,以坚忍守护内心的善良。历经漫长等待的苦难煎熬后,末劫乱世中,人必将迎来他的希望。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