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文化 艺术 文学 连载 教育 人物 生活 美食 旅游 保健 移民 职场

新闻 评论 社区 科技 网闻 体育 娱乐 突破封锁 关于我们

《青铜骑士》,由叶卡捷琳娜大帝订制,用来宣示她暨俄罗斯末代沙王及第一位帝王彼得大帝(1672—1725年)之后成功地统治了俄罗斯。彼得出生后一个世纪,这位新登基的女王不仅展现对前任帝王高度的敬意,更借此巩固自己身为俄罗斯伟大统治者的地位,在雕像上题词“叶卡捷琳娜二世向彼得一世致敬,1782年”。
雕塑大观

“科尼什艺术村”(Cornish Colony),是美国早期数一数二的艺术村。艺术村的中心是圣高登斯的住所与他后来建造的工作室。这个地方现在是“圣高登斯国家历史公园”(Saint-Gaudens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所在,由国家公园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管理,想了解美国的历史、艺术和大自然,这个风景如诗如画的艺术村再适合不过了。

雕塑通常用来纪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来,雕塑流行的题材包括神话场景、政治领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个最特别的主题并不在上述类别里。人物雕塑《斯皮纳里奥》(Spinario)或称《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现的是一位坐着的裸体男孩,全神贯注地在拔他脚上的一根刺。几千年来,这座雕像给艺术家带来非常深刻的启发。

哥特式雕塑家在创作每一件作品时心怀上帝。他们精心雕塑的作品描绘了圣经与圣徒们的生活,成为教堂建筑中重要的一部分──将上帝的讯息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巴洛克艺术家吉安‧洛伦佐‧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1598─1680年)的艺术在永恒之城罗马留下不朽的印记,从纳沃纳广场(Piazza Navona)梦幻般的“四水喷泉”(Four Rivers)、壮观的圣彼得大教堂柱廊(Saint Peter’s colonnade)到《圣特雷莎的狂喜》(Ecstasy of Saint Teresa)等传世钜作,公认贝尼尼是自米开朗基罗以来最有才华的雕塑家。贝尼尼的创新精神引领着当代艺术界,更得到教宗和地方仕绅的赞助。

儒略二世热衷收购艺术品,并将它们展示在他精美的宫殿中,地点刚好就在宏伟的罗马广场(Roman Forum)附近。曾经辉煌的石柱和檐壁饰带现已湮没在罗马人称作“牛牧场”的田野中。

在博德博物馆(Bode Museum)庄严的宁静中,我几乎能听到乐声,伴着安东尼奥‧卡诺瓦(Antonio Canova)的等身雕塑作品《舞钹的少女》(Dancing Girl With Cymbals)在我面前轻松地以单脚旋转。她的舞步轻盈如飞翔般曼妙,戏剧化般地高举双手平衡着姿态,敲响着手中的钹。精致古典的洋装随着她的身躯飘扬,勾勒出她舞动的每个瞬间。

自2019年以来,一支由国际专家组成的考古团队在伊特鲁里亚-罗马浴场圣堂(Etruscan-Roman bath sanctuary)进行挖掘,出土了20多尊古代青铜雕像和其它物品,以及5000枚金币、银币与青铜币──这是意大利迄今为止发现最大宗的伊特鲁里亚和古罗马青铜雕像。

根据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Pliny)所言,亚历山大大帝统治期间,雕塑家便开始制作黏土模型为创作石材雕塑作准备。在卡诺瓦职业生涯早期,他以复兴古希腊雕塑遗产闻名。当时有些人甚至称他为“当代的菲迪亚斯”。

如今,重建版帕台农神庙已成为纳什维尔百年公园的中心建筑──这座永久性的公园是在1897年世博会遗址上修建的。该建筑成为许多节日和戏剧演出的背景。有数百名演员参加的春季盛会,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铁路公司为鼓励游客共襄盛会,亦给予票价优惠。战车比赛、大型歌舞表演和其它视觉展示,吸引着周边各州游客前来亲身体验“南方雅典”。

尽管贝尼尼在绘画上承袭卡拉瓦乔的风格,但大家总是拿他与米开朗基罗相比。 米开朗基罗和贝尼尼都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家,也是唯一在建筑、绘画、雕塑这三个艺术领域都获得至高成就的知名艺术家。综观艺术的高度、成就的广度与才华而言,贝尼尼可说是米开朗基罗唯一的继任者。

1508年,米开朗基罗准许贝鲁格特研究《卡西纳之战》(Battle of Cascina)的素描草图──这幅壁画从未完成。鲜少有人获得这样的殊荣,这无疑表明,米开朗基罗将贝鲁格特当作艺术家来尊重,也当作朋友信任他。

走在罗马市区的砖石街道上,很难不被这里古迹的密度之高、保存之完好所惊叹。这座被誉为“永恒之城”的城市,与另一座名城——佛罗伦萨,是承载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双姝。在这里,超凡脱俗的大理石与青铜雕塑数不胜数,大小教堂与修道院更是星罗棋布。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美与不美,全在观者。”(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不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否有道理?千百年来,关于美是什么、为何重要,以及美的起源,先人圣哲们一直争论不休。

1820年,意大利杰出的新古典主义雕塑家安东尼奥‧卡诺瓦(Antonio Canova)完成了一座大理石雕塑作品《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但观者评价两极。雕像采坐姿,尺寸比真人高大,打扮像罗马君主,年约中年;华盛顿态度轻松、充满自信地看着手握牌匾上亲笔写的内容。

母亲失去孩子,可想而知那是多么悲伤的画面。目睹这样的场景,多数人难免会沉湎于强烈的失落感、丧子之痛的空虚感。然而,当米开朗基罗呈现他的作品《圣殇》(Pietà)(圣母玛利亚哀悼无生命迹象的耶稣基督)时,画面却展现出克服悲伤的希望。

奥罗拉别墅从17世纪的辉煌时期以来,持续饱受时间和贪婪的摧残。到了19世纪,投资失败使得庄园腹地缩小到今天的半英亩。1896年,摩根大通(J.P. Morgan)曾考虑为美国人文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买下庄园。卢多维西收藏的最好的104件雕塑于1901年卖给意大利政府,而卡拉瓦乔和格尔奇诺的钜作依然在别墅中屹立不摇。

宇宙中,有一个“成、住、坏、灭”的规律: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形成到发展成熟、维持、进入衰败,最终毁灭的过程。人类的艺术也历经无数次的发展和衰败。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前进,从技术的不成熟到成熟,从粗糙生硬发展到精致完美;但也随着文明的衰败而没落。

德国柏林画廊(Gemäldegalerie)入口处有两座大卫雕像,招呼着游客入内观赏展览主题:“多那太罗:文艺复兴的发明人”(Donatello: Inventor of the Renaissance)。这两座大卫雕像各有千秋。

历史悠久的米拉贝尔宫(Mirabell Palace) 位于奥地利萨尔斯堡(Salzburg, Austria),有四百多年历史。历经多次破坏和修复,加上不同建筑师分别对它进行改造,成就了今天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

罗宾逊和博格勒姆共同为拉什莫尔山制定了几个计划,但最终决定还是这四位总统比较能让更多人感兴趣,也能为这座山增添光彩。这四位总统分别是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汤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和西奥多‧罗斯福(俗称老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哦,宛如置身天堂!18世纪墨西哥艺术家安东尼奥‧德‧托雷斯(Antonio de Torres)有一幅圆形画作,画里耀眼的圣母盘旋在充满祥和云彩的天堂里。

1962年,一位事业有成的建筑承包商赖讷‧温克勒(Reiner Winkler)买下了他的第一件象牙艺术品,这件作品出自于一幅15世纪描绘耶稣诞生的哥德式双联画。自此他便和象牙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一件来自法国几寸高的小作品开始,温克勒成为了至今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象牙雕塑收藏家。

多那太罗的名声一天比一天响亮,甚至连威尼斯的领主也听说了,便请他为帕多瓦(Padua,译注:威尼斯附近的城市)制作一座加塔梅拉塔将军的雕像。多纳太罗很高兴地接下了这份委托,前往帕多瓦,在圣安多尼圣殿广场(the Piazza di S. Antonio)上立起了骑在马上的将军铜像。将军的坐骑活灵活现,隐约间还可以感受到马的喘息和嘶鸣,而将军则精神抖擞,充满了自信。

多那太罗曾为当地的军械公会(the Guild of Armourers)制作了一座身着铠甲的圣乔治像(S. George),雕像的表情充满着青春与勇气、铠甲的威武与不可一世的气概,从冰冷的石头中迸发出一股生命力。没有一座现代人物的大理石雕像能够像多那太罗的巧手,将自然和艺术表现得如此生动、如此精神抖擞。

据说文艺复兴大师米开朗基罗有一种天赋,站在未雕塑的大理石前,可以“预见”即将完成的作品。美国雕塑家奥古斯都‧圣高登斯(Augustus Saint-Gaudens,1848─1907年)也是如此。

多纳托(Donato)于1403年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他的亲友都称他多那太罗(Donatello),因此他在一些作品中也用多那太罗这个名字署名。他一生致力于艺术,不仅是一名非常难得的雕刻家和优秀的雕像大师,也是一名粉饰灰泥工匠,同时他也善于透视技巧,是受人尊敬的建筑师。

“尼迪亚”是1800年代最受欢迎的大理石雕塑。她出自英国作家爱德华‧布尔沃-莱顿(Edward Bulwer-Lytton)1834年小说《庞贝末日》(The Last Days of Pompeii)中的人物角色。作家灵感系来自1833年在米兰看到的一幅画:俄国画家卡尔‧布留洛夫(Karl Bryullov)的作品《庞贝城的末日》,描绘意大利维苏威火山爆发,造成大规模的灾难。

《仄费罗斯、芙萝拉与爱神》全由大理石雕刻而成,上面共有三个人物:西风之神仄费罗斯、花神芙萝拉以及爱神,描述着希腊神话中仄费罗斯和芙萝拉相遇的爱情故事。首先,年轻英俊的仄费罗斯展开翅膀,优雅地从天而降,迎接花神芙萝拉。芙萝拉转身朝向仄费罗斯,她的姿势非常优雅,好像在跳舞一般。他们两个一见钟情。在他们的膝前则是小巧可爱的“爱神”,以男孩的形象出现在他们的前面,象征着纯洁的爱。

到了晚年,米开朗基罗开始雕刻《卸下圣体》和《朗达尼尼圣殇像》(Rondanini Pietà,现保存于米兰)。在此期间,他还身兼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师,这是他毕生最艰难的工作之一。

共有约 175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