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悠远又无垠的宇宙是生命的来处,天地人间是人返本归真的道场。启蒙书《千字文》的内涵展现哪些中华文明的精髓呢?中华大戏开场,开宗明义指出什么精义?在理想政治上指向哪一大道?
内容主题:
《千字文》开宗明义引经据典,展现的就是“天人合一”的典故与精神,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内涵。从内容来划分的话,《千字文》第一部分从宇宙的诞生、天地初开,展开天文日月星宿、气象物候、律吕调节阴阳、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一直讲到人类出现以后,中国太古和上古时期的历史,最后以王道政治作为结尾。
本文六联的内容重点就是王道政治,点出上古的理想政治的展现: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语意‧印象】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殷汤(商汤子履)和周武(周武王姬发)为了拯救暴政下的庶民,而诛无道之君。
本联讲天子改朝换代,以民为本的政治本色。
吊,是抚慰有拯救的含意,伐,是动干戈征讨、攻打。商汤和周武王以征伐有罪的暴君而得天下,是为了吊慰受到残害的人民。商汤伐夏,拯救慰抚夏朝无罪之民,而诛伐有罪的暴君夏桀;周武王诛伐有罪的暴君纣王,拯救慰抚商朝无罪之民。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君王于朝廷听政问道,请益臣子治天下之道,垂衣拱手,无为而天下治。
此联讲中华文化中的理想政治。
坐朝,指听政。问道,指问治理国事之要道。
垂拱,指垂衣拱手,就是无为而治的象征。平章,是商议治理国事。
中华文化中的理想政治在于无为而天下治的境界,君王治国的功课最主要的课题在于修养己身的道德,以德化臣民,使大道行而国正,使天理明而人不昧,从而天下治。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德泽于人,爱育百姓;戎羌等等外邦都受到道德感化而伏首称臣。
此联讲中华民族的王道为仁德之道,近悦远来。
黎首是“黑头”,比喻百姓;戎羌是古代边疆少数民族戎族和羌族,泛指边疆蛮夷之邦。不管是黎民百姓还是蛮夷外邦,都感受到君王仁风德政的感化而主动臣伏。孔子讲“德风草偃”,就是形容这样的道德清高、无为而治的境界。
【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不论是远方外邦,或近处族裔,全都归顺于仁德之君。
这一联侧写仁风德政的力量如德风草偃无远弗届,让远邦近民自然归顺。
遐,指远处;迩,指近处。遐迩一体,即不论远近都一心向着仁君。率同帅,即最高的将领,宾是国家大使,都代表国家,近悦远来,归顺于仁德之君的国度。
【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凤凰在竹林鸣叫,白马在谷场食谷。
这联讲有道之君主,仁德泽披的结果,感化吉祥的凤凰展现世间,贤能的人乐于效命。
凤凰珍贵华美,世所罕见,是非常吉祥的鸟,人间有道则现。“白驹”指喻德高的贤者,典故出于往昔宣王末世不能用贤,有贤者乘白驹离去。《诗经‧小雅‧白驹》云“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系之维之,以永今朝”,是指把贤能的人才留下来,为国效命。
【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德风化草木,惠泽及天下。
这一联讲有道之君的仁德教化与德惠恩泽广披天地间的人与物,无所不及。
化,是仁德教化;赖,是利润恩泽;万方,指天下。总而言之,有道之君的仁德广披,及于草木万物,利润万方,天地间无一物不蒙其恩惠德泽。
以上是《千字文》第一部分内容,讲天地与君主的仁道,为《千字文》之发端。先皇们仁民爱物广披德泽,开展人文盛世,垂拱而治,发皇道德美境。
【故事插播】——网开三面
我们常能听到“网开一面”的成语,而中华民族的先祖在三千以前,就有“网开三面”的一段史实喔!请看清楚,不是“网开一面”,是“网开三面”。这位先祖是道德高尚的精神领袖——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
据《史记》的记载,商汤开创商朝之前,有一次经过野外看到有人张了四面网捕鸟兽,那张网的人口中念着祈祷词说:“从天下四面八方来的都进到我的网中来呀!”
商汤说道:“哎呀!这就要赶尽杀绝了呀!”
于是他让人“网开三面”,只留一面网,然后商汤对网虔诚发愿说:“想去左边的就去左边,想去右边的就去右边,不想要命的,就进到我的网中来。”
后来诸侯们听说了这件事,都表示:“汤的道德境界真是至极呀,仁德广布遍及禽兽啊!”
商汤网开三面,教人只取用必须维生的食物。他仁慈的民胞物与情怀和高贵的道德情操,不仅表现在这网开三面的一例,且在许多方面都流露出来,让天下的三千诸侯都佩服。夏朝的三千诸侯会盟于亳推举商汤登王位,商汤对三千诸侯三让王位,看不到有诸侯表示就位的意愿,才登了王位。商汤的至德,也给后人留下了为政能长能久的良好道德典范。
后语:
人间承天地之天道而运作则顺,古人常说“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经过漫长的历史考验,颠扑不破。因此,我们中华先人观察日月星辰的垂象来辅正施政,利用音乐律吕来调节阴阳,利用万物以利用厚生。当人体现出对神的崇敬,遵崇神示的天道以行人道之时,就有令人惊奇的神迹出世,也发展出济世的神技,和璀璨辉煌的文化见证,成就了中华传统的精髓。@*
参考资料:《群书治要:卷三‧毛诗‧小雅》《史记》
责任编辑:古容#